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从表面来看,此阶段的魅族,就像开了挂。2015年,销量同比大增350%,达到2000万台(小米6400万台);2016年实现了2200万台的出货量,迅速拉近了与小米(4100万台,2016年)的差距。
这项成就,其实要“归功于”黄章的“机海战术”。
从2015年开始,黄章向小米与红米一样,分拆了魅族为魅族和魅蓝两个品牌。开始扔掉“小而美”的标签,彻底告别中高端精品策略,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粗暴的唯销量论。魅族几乎每一款产品都对标同期的小米产品,并且猛打价格战。
2016年,魅族放弃一年一个机型,几乎按月发布新品,同时以演唱会为主要营销手段。整年下来,黄章共举办了11次发布会,发布了14款手机,邀请了12组艺人,留下26首歌曲。
却没有多少人记得黄章到底发布了哪些手机。
实际上,2015-2016年,魅族出货量中大部分都是来自低价的魅蓝系列。由于产品同质化,多款机型出现左右互搏的情况,不仅压缩了盈利空间,还导致用户流失。同时,在智能手机纷纷进攻高端市场的转型期,魅族缺乏旗舰机的短板也愈发显现。
通常而言,一款新机上市3个月后便会退市,若有旗舰机压阵,则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热度。魅族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并没有推出让人记得住的明星产品。而更严重的是,从保持年盈利10个亿,到2015年亏损10个亿,再到2016年第一季度亏损3个亿,“机海战术”直接终止了黄章的IPO计划。
黄章做一款好产品对抗小米的梦想,也并没有实现。
第二次机会?
盼望着,盼望着,2017年黄章再次宣布出山。
实际上,2014年的第一次出山后,黄章何时隐的退,一直没有一个官方答案。2017年再次出山,黄章宣布亲身打造梦想机,更是一种象征意义——魅族的价值回归。
(原标题: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 国产品牌的翻身仗) [目前中铁装备盾构/TBM订单累计达到765台,出厂623台,出厂盾构/TBM已累计安全顺利掘进120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