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产经频道首页 > 宏观 > 正文

去年只有800万对新人结婚,36年来最低!结婚难背后原因曝光

中国结婚数据已连续8年呈下降趋势

此外,晚婚人口比例上升,30岁以上结婚的人口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对比80年代,目前我国的离婚人数大概翻了10倍,婚姻的稳固性相对削弱,但从离婚率等指标来看,仍比欧美国家要低很多。

1982-2010年中国终身不婚率情况:男性的终身不婚率明显高于女性

Q:我们是否进入了婚难时代?您如何理解目前的婚恋难问题?

A:虽然大部分人年轻人面临实际的择偶困难,但从观念来讲,我国还是处在“普婚时代”,大部分人还是希望组建自己的家庭。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婚育观调查,61%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会结婚,57%左右的人则希望能在26到30岁进入婚姻。

但是这种人生远景是否能顺利实现,媒体、公众的认知可能和我们学者的看法不太一样。

终身不婚率更能体现婚难的程度,相比日本韩国,中国的终身不婚率还是很低的,不到5%,日本已经是15%-20%了。

蓝点:代表男性有大学学位更多的国家,红点:代表女性拥有更多大学学位的国家,从1970到2050年可以看出红点的增多(图表:Albert Esteve, García-Román, Iñaki Permanyer 数据:Wolfgang Lutz)

Q:男性与女性,找不到另一半的原因,是否不同?具体表现在?

A:首先是男女双方的择偶门槛和需求都更高了。男性在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情况下,他们很少会考虑婚姻,即使有迈入婚姻的打算,房、车、彩礼,婚礼,全都是门槛。

随着教育扩张,女性因为相对更强的学习能力,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除了家庭条件,她们对男性的外貌、学识、社交魅力也有更高的要求。

此外,现在处于婚恋市场的“高期望”男女很难顺利匹配。

男性的正态分布比较极端:少部分特别优秀,呈现长尾分布,中等吸引力的占比高,但男性仅达到“及格线”比如有房有车,也很难吸引现代女性。女性整体分布更平均,方差相对较小,但主观择偶要求不会降低。

举例说,有50%到70%的女性认为自己适合的那种男士,其实在男性群体中只占5%,那这必然会让大部分女性无法找到心仪对象。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

    产业研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