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政策所想,所向披靡。“租房”立即成为新的关键词,各部门、机构等都积极予以响应。土地供应,优先租房;保障措施,推出租房;政策导向,鼓励租房。连金融部门也倒向了租房,在买房贷款不断收紧的现实下,租房贷款正在大力推进。有几家长租公寓企业都已经把项目打包起来搞起了资产证券化,以租金收益权为基础资产做担保,投放到金融市场上,资金成本只有5%多一些。
有点似曾相识吗?
相似的味道,相似的手法,相似的市场。
关于过去一直被诟病的中国大城市“租售比”问题,似乎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租金提高了!租售比变的更合理了!!
这论调也很耳熟不是?和以前各地攀比房价的逻辑是不是如出一辙?北京和伦敦应该一样高,那我和东京应该一样高啊,嗯,这样才更合理!
但是,最重要的收入增幅、可支配收入增幅呢?缺乏这个基础,金融工具都不过是签发纸上财富、建造空中楼阁的危险品。
政策的本意,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但表面性、武断的理解政策意图,只会引发新的系统性风险。
政策的制定细则有没有充分调研市场需求?
当然,必须说,政策本意是好的。无论是“房住不炒”、或是“租售同权”等,体现了以民生为本的关怀和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
但是,政策的制定细则有没有充分调研市场需求?
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尤其是涉及民生的问题上,可能需要有相当的“过渡”意识。比方说,虽然“优质”租赁房源的确是大众之所需,但是房源是否“优质”却难以“一步登天”。从不优质到优质,从优质到更优质,需要市场需求和供给同时升级,而必须有一定时间来培育、协调、规范这种升级。2017年,北京拆除违法建设5985万平方米,是同年商品房+保障房销售面积的5倍还多。这或能解释,比较市中心,为何北京五环外房价环比上涨较多。
近日,舆论直指长租公寓推高租金,而租金最终将由租客承受,令住房租赁市场炸了锅。 2011年前后,房地产领域中,一个细分行业长租公寓在国内冒出尖尖角,那时经营这门生意的多是个人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