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与此同时,根据财政部等部委发布的通知,自5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抗癌药品,可选择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这一优惠政策覆盖了绝大部分在国内上市的抗癌药。
医保谈判切实促进了药价下降,改革红利能否惠及参保患者,还要取决于地方医保目录和公立医院集中采购体系的衔接。
尽管国家对降低抗癌药价格打出了“组合拳”,但从绝对价格来看,很多抗癌药——特别是创新药,仍属于高价药。随着药品审评审批的加快,未来更多新药将进入中国市场。仅仅依靠现行医保增加筹资、提高待遇来减轻患者负担,并支撑创新药发展,显然是不够的。
国家政策层面也多次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并对购买商业健康险给予个税优惠政策。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健康险市场的渗透率仅9.1%,大部分人通过基本医保和自筹资金应对重大疾病费用支出。
业内人士表示,比较理想的格局是差异化、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一方面,通过社会医保和精准的医疗救助,保证所有人病有所医,通过“医疗救助+社会医保”兜住贫困患者群体;另一方面,用商业保险满足中高收入阶层的医疗需求,充分释放其医疗需求,支撑医药技术创新。
提升药企创新能力
缓解进口药物依赖
只有真正提升国内药企的创新能力,才能挤掉进口抗癌药的价格“水分”,从根本上降低药价。而如何提高药企研发积极性也成为重要的课题。
抗癌药的价格仍然明显高于其他常规药物。患者希望药价越低越好,药企则直呼新药研发成本太高。围绕原研新药价格是高是低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河南省卫计委药政处处长孙威表示,虽然目前的抗肿瘤药物,多数常规的一线用药国内企业已经可以生产,但短板在于新药的研制。因为患者罹患癌症,一些必要的常规治疗国内抗肿瘤药物可以用,但肿瘤会不断变化,且抗药性也不断增加。因此,一些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