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产经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海底捞换个活法

另外,海底捞今年上半年确实也获得了一些幸运 buff ——餐饮原材料价格上半年下行明显,同时更具性价比的第三方供应商采购占比提升:

今年1月的纪要提到,海底捞将提升味知香采购量的占比,味知香的产品具备性价比,从味知香采购一些产品成本更加经济。

由此一来——左手收入拉升,右手成本大幅下降,利润可观了起来。

但硬币的两面性总是颠扑不破,海底捞最大的特色是"标杆服务",而好服务的前提之一是要有足够人手支持,毕竟餐饮服务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以前海底捞舍得投入,员工们不止用爱发电,"在海底捞很累,但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一样,跑着去服务顾客,一天走两三万步是常态。"

但现在人手紧张,累又收入压缩,已有海底捞员工表示,"大家工作都有懈怠感,没那么积极了"。

服务质量受影响,再加上对消费者福利、溺爱减少,不少觉得海底捞服务水平下降的评论,已经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冒头。

这些主观评价累积,一旦冲击口碑,海底捞耗费巨大营造的品牌形象,再想重建是个挑战。

"撒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一层。"

柳传志在管理上的这句名言,一直被张勇奉若圭臬,只是"非常不幸的是,这几年土撒下去了,但是踩不成。"

但今年,海底捞踩了并夯实了——加码产品上新和营销创新,标准化让位个性化;对员工"狠"了,对客户不再溺爱了,亮眼的业绩肯定了这些措施。

但从连锁餐饮的价值维度来看,却是相反的景象。而这显然是需要海底捞慎重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

    产业研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