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经济学诺奖得主塞勒:善用人性的弱点

2017-10-10 00:04:0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社会偏好方面,塞勒从理论和实证双重方面回答了有关“公平”的问题,即当产品涨价时,消费者倾向于认为若原因是成本上升则是公平的,若是出于供需原则绑架,则好像是难以接受的。钱军解释道,这一理论解释了人在做判断的时候,通常有一个道德或者行为标准,而此标准则来自于社会集体的智慧或历史传承。

缺乏自制方面,塞勒设计了与心理学研究中十分相似的“计划者—执行者”模型,即解释“长期计划”和“短期需求”之间冲突的模型:譬如选择较长时间接受教育的人在学习期间收入较低,但可以追求未来的收益,这一理论众人皆知,但是在实践方面却并非所有人都有坚持,而这一研究有效地解决了西方养老金的一些难题。

钱军认为,这一理论集中解释了人对于当下需求和未来需求之间的冲突。“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现在的自我,一个是看得较远的自我。在传统的经济学里面,一个完全理性的人,会一直考虑到将死之日,给后代留下资金。”

然而现实中,有可能一个人对今后不是不考虑,而是考虑得不够,一旦这种个人行为成为群体行为,若不纠正,就出现了社会问题。钱军称,这也是为何塞勒通过助推理论,来允许国家和其他机构推动人们作决策。

在实践中,塞勒的理论推动了美国实施“为明天多存钱”养老金计划,令没有储蓄习惯的美国人提前存钱,通过把储蓄率和薪酬增长挂钩的方式,令参加美国401(k)养老金计划的美国人同意在每次加薪后,自动提升他们放入养老金的储蓄金。这一方式也被塞勒称为自由家长制(Libertarian Paternalism)。

对于一辈子都在提倡理性消费的塞勒要如何花掉总额900万瑞典克朗(约合730余万人民币)的奖金呢?“我会尽可能用非理性方式花掉这笔奖金。”塞勒在电话采访中说道。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关键词:塞勒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