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产经频道首页 > 科技 > 正文

互联网围剿知乎脉脉匿名区

亿欧黄渊普炮轰知乎创始人周源朋友圈已经刷屏,尽管表达显得情绪化严重,其针对知乎匿名用户造谣问题的指出可谓是一针见血,知乎、脉脉等匿名区藏污纳垢,造谣、扭曲事实等现象屡见不鲜。

不管这场略显滑稽的骂战结局如何,知乎的平台规则都需要调整得更公平合理。

知乎匿名社区被围攻

6月20日,黄渊普在微信朋友圈发文,抨击知乎的匿名诽谤现象及其反证规则存在的问题。

对于黄渊普的吐槽,知乎回应称:知乎有完善的社区治理机制,我们反对编造不实信息、恶意诽谤他人等行为。欢迎用户通过举报途径反馈给我们,平台将第一时间进行核查和处理。

当天收盘时,知乎的美股和港股股价均有所下跌。

黄渊普和周源之间的矛盾本质是UGC机制和平台的冲突。知乎的匿名提问和匿名回答机制,为不实信息的诞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

在知乎,用户可以直接以匿名用户身份进行匿名提问和匿名回答,甚至不用起昵称。在匿名机制的包裹之下,不必承担明确道德压力与乃至法律压力的负面言论如同洪水猛兽,足以将当事人吞噬。

尽管知乎号称有着"完善"的社区治理机制,但在平台有着极大自主裁量权的前提下,被诋毁、被诽谤的企业及企业家大多处于失语状态,或者被迫搭上极高的成本才能捍卫正当的权力。

在知乎,匿名诽谤、造谣很容易,但牵扯其中的企业和企业家需要花大量费用维权。

除非内容呈现出很直接的诋毁,否则维权举步维艰。受到诽谤后的企业主往往需要提供各项证明,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精力成本,受到匿名诽谤的当事人的维权成本高昂。

大部分时候,很多企业需要花钱才能删掉诽谤的信息。2023年Q1,知乎的营销服务收入高达3.92亿元。

但对平台方而言,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代价明显少得多。

根据民法典规定,理论上,平台有海量的用户,所以对名誉权的事件可以享受避风港待遇,即收到侵权通知后删除就可以免责。

实际上,这已经给了知乎最大程度的保护,平台只需要配合删除内容,就不会被卷入纷争,知乎偏偏反其道而行。

知乎目前正在进行的诉讼非常多,大多和个人名誉被知乎损害有关,即便维权成功,提出诉讼个人的名誉损害也无法得到有效补偿,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的同时,知乎平台受到的影响很小。

抖音就曾起诉过知乎,案由也是名誉权侵权。知乎上出现"全网互联互通下,为什么抖音对屏蔽第三方外链保持沉默"的话题。

抖音认为,知乎热榜上的话题回答存在多处诋毁抖音的不实信息,请求法院判令知乎删除相关内容、刊登道歉声明并赔偿经济损失。

对于这些不实内容,抖音曾向知乎投诉并发送律师函,要求删除内容并消除影响,但知乎拒不删除。

对于自家老板,知乎的删帖速度却是异常得快。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知乎上说周源的帖子,活不过几分钟。

脉脉难逃匿名舆论

不止知乎的匿名机制被多次吐槽,职场社交公司脉脉的匿名社区长久以来也一直被外界诟病。

在脉脉的整个社区页面,用户发布的爆料信息在职言版块有80%以上均为匿名发布,有的匿名爆料只显示运营,程序员等岗位,公司信息都没有显示,信息可信度也很难得到证实。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

    产业研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