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滴滴商业模式之问:面对市场变化滴滴换了“档位”(3)

2019-03-04 09:33:00    经济观察报  参与评论()人

网约车的出现改善了出租车供需失衡的局面。目前,全国巡游车约140万辆,以单双班比例6:4、单班25单/日、双班40单/日估算,巡游车每天约提供4300万次服务。网约车方面,2017年滴滴日均完成了2000万次服务,接近全国巡游车服务量的一半。

但是,必须看到,仅滴滴一个平台在北京的注册司机人数就曾高达110万,活跃车辆20万,而北京的巡游车只有6.6万辆而已。出租车效率并不高于私家车,作为营运增量,网约车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巡游车的运营压力,增加了社会和交通治理难度,也与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政策方向相悖。

2016年7月以后,各地在平台、车辆、司机资格三个方面对网约车进行了准入监管,网约车的疯涨受到了遏制。按照最新的数据,全国共发放了约45万辆车的牌照,相当于在巡游车外增加了32%的出租车供给。具体到个别城市,南京、杭州等交通压力相对较轻的城市释放牌照较多,而上海和北京则进行了严格控制。

可以预料,在京沪这样的特大城市,网约车市场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在全国范围内,运营车辆总数的塌落将改变行业的走势。即便是顺风车,尽管因共享经济属性而受到期待,但长远来看,小客车通勤不符合政策方向,单一业务的天花板也不高。

理性的说,依靠营运车辆冗余而形成的“秒接单”“秒接客”的体验、补贴或成本扭曲之下的“便宜”并不可持续,从长期看,“打车难”与“打车贵”的解决方案也许恰恰是二选其一。

我们认为,新技术只有嵌于产业运行之中才能发挥价值,而新产业需要融于社会进程之中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无论是否“网约”,“黑车”都不是应有的解决方案。归根到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只能依靠公共交通的发展。作为公交补充,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巡游车,在技术支持下,在合适的体量下,朝着营运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的方向发展,恐怕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