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对腾讯而言,在资本市场普遍对其看衰的当口,“不确定”的投资业务,要动?不如不动。
更关键的是,这种投资收紧现象背后,腾讯投资的功能或许正在发生本质改变。
今年4月,美团并购摩拜单车后,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曾在《财新》杂志撰文,称腾讯“可能是市场上最像财务投资人的战略投资方,关注投资的本质——赚钱”,自己首先是被投公司的董事,其次是代表腾讯的股东,并说“投资并不完全是为了服务腾讯的业务布局”。
但到了8月,他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专访则反驳潘乱的热文称,“投行化”是外界对腾讯最大的误解。他说:“投资跟腾讯业务有非常强的协同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远不是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赚了多少钱那么简单”,投资的方向“是围绕腾讯的主要业务,然后再加上边界的扩展”,腾讯投资的使命是“探索腾讯未来可能性”。
仅隔四个月,李朝晖前后矛盾的讲述释放出的信号是——腾讯投资的功能变了:从呈现“开放和分享”的姿态、财务和战略投资兼顾、联合“友军”撑起“半条命”,变成自身业务的协同者、未来可能性的探路者。
于腾讯而言,投资,从关乎别人,到关乎自己。
“腾讯是一家流量公司,即依靠流量来生存的公司。相比业务本质,它更在意怎样能实现流量价值最大化。”今年夏天,阿里战略投资部总监谢鹰曾在接受36氪专访时说,“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高速公路上跑拖拉机,跑自行车,对它没有任何区别,反正核心是有车要跑。而阿里是生意本质,商业公司是有上下游产业链的,所以我们希望做更多的融合和协同,选择更合适的伙伴去做一件事。”
现在,曾被评价“吸被投血”的阿里和“开放、分享”的伙伴腾讯,说出了一样的话。
(原标题:公司回购+投资大佬看好 抄底腾讯时候到了?) 每经记者 贾丽娟 每经编辑 温梦华 今年,资本市场或许需要重新审视腾讯控股(00700,HK)这个港股的标杆
“用户层是微信、QQ这些用户级的平台;中间是新闻、影视影音以及很多内容源头侧的产品;最下面则会以企鹅号的方式来做内容中台,贯穿整个消费互联网。”腾讯副总裁林松涛在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对外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