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产经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疫情后生物医药产业投资逻辑生变 投资人:泡沫大投得早投得贵

近日,由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支持,成都高新策源投资集团主办的2023中国(成都)产业基金生态大会在成都召开。会上,一场主题为"向上生长,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逻辑"的分论坛同步召开,多位投资机构代表就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的冷热波动、未来机遇展开讨论。

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董事总经理王俊峰在会上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回到一个适合投资的节点。"过去两年或过去三年,这个领域出现很大的泡沫,这个泡沫必须有一个挤出或出清的过程,重新回到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的状态,对我们才是一个合适出手的时机。"

生物医药产业交易金额回归常态,投资人称仍在"大病初愈"阶段

正心谷资本合伙人谢榕刚在该分论坛上表示,过去两三年生物医药行业遭遇了短期资本市场的寒冬,但是仍看好产业的长期发展。

谢榕刚说道:"我在2011年刚进入医疗投资行业的时候,等一个临床批件都要等2年,申报产品上市一般也要等两三年。回过头来看,自从2015年医药政策改革之后,整个医药行业的创新环境发展迅速,无论是香港18A还是科创板推出,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资本市场的退出路径更多样化,也给整个产业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另外,包括过去两三年,中国很多创新药在出海方面做出非常多的成绩,一些新的技术平台也在不断出现,所以我们对这个行业仍然长期看好。"

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董事总经理王俊峰则表示,从数据上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去年交易金额相比2021年大概跌了一半。2020年、2021年,这个行业因为疫情的刺激市场交易异常活跃,交易笔数和金额双双创出新高,2022年的数据和2019年差不多,还略微有一点增长。所以王俊峰认为,市场回到了一个正常状态。去年二级市场的下跌,对一级市场的情绪面确实是有负面的影响。但2022年11月份开始反弹以后,明显感觉投资人情绪有所缓解,开始重拾信心。"我们认为今年的市场肯定变得更加活跃。"

王俊峰认为,对于投资机构而言,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回到一个适合投资的节点。"过去两年或过去三年,这个领域出现很大的泡沫,这个泡沫必须有一个挤出或出清的过程,重新回到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的状态,对我们才是一个合适出手的时机。"他补充道。

华润资本医疗健康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倪冰则提到,当下的生物医药市场正处于"大病初愈"阶段。他举例称,在医疗器械行业、IVD行业,包括在创新药行业的龙头公司,现在的市值也只是恢复到了高位时或者发行时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反弹比较好的也只是达到了原来一半多的位置,所以市场还是在"大病初愈"的状态。后新冠时代,原来在疫情新冠股里过度配置的资金也基本出清了,所以资金也在寻找新的配置机会。

过去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太早、太贵,对商业化敬畏不足

新冠疫情给生物医药行业带来难以再现的外部机遇。在这场阶段性机遇中,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也得到了一些可以留存的经验和教训。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就在论坛中表示,过去三年对于医疗健康行业的融资有两个高点。第一是疫情对投资,尤其是二级市场来说,是一场难得的狂欢盛宴,但是狂欢之后一定会有另一个"深渊"。所以新冠疫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波动。另一方面来讲,在这个阶段中,中国的医疗企业,尤其是临床检测的企业,已经由国内企业变成国际服务公司。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

    产业研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