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经频道 > 经济要闻 > 正文

电子烟:迷人的风口,难做的生意(7)

电子烟:迷人的风口,难做的生意(7)
2019-08-27 16:00:15 第一财经YiMagazine

“首先这是一个与国争利的事情,短时间内国家没反应过来还好操作,但长周期来讲只能投靠。另外本身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靠营销驱动,也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不属于正面积极向上的东西。”在接待了几轮电子烟的创业者之后,九合创投的投资人王啸还是决定不涉足这个领域。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小米等大公司也纷纷声称不会进军电子烟领域。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电子烟被曝出尼古丁含量远高于包装标示,容易诱导青少年吸食卷烟。当晚,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再搜索电子烟,页面上已经一片空白了。

“我做了这么多年,怎么可能是个害人的东西?”刘军把3·15对电子烟的打压归结为触碰了某些人的利益。烟草在中国一直是国有垄断行业,烟草行业长期为国家创造巨额税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每个环节都掌握在中国烟草总公司手中。

3·15的第二天,刘军买来一台甲醛仪,在自己的办公室搞起了简单试验。点燃一根普通香烟,甲醛仪立刻变成了红灯,指数高达2000,经过10分钟的通风,他又吸了一口电子烟,甲醛仪虽然也红灯爆表,但是数字停留在了1000。虽然试验不严谨,但刘军对自己代理的产品有信心。当他管理下的二三级代理商疑惑电子烟的安全性时,他就会向对方展示这段试验视频。

大品牌出于自保迅速上线了科普文章。魔笛的应急措施是赶紧在公众号上发布了文章《如果你不吸烟,请别碰电子烟》,科普了电子烟的危害和好处,又提出了“MOTI再酷,不如不吸烟酷”的口号。悦刻也迅速下架了以往宣传中含有“无焦油、对身体无负担”等关键词的广告。JUUL的经验告诉他们,向年轻非烟民兜售电子烟,最终会挑起民众与品牌之间的对立。

监管始终是悬在品牌们头顶的一柄利剑。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