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经频道 > 经济要闻 > 正文

电子烟:迷人的风口,难做的生意(8)

电子烟:迷人的风口,难做的生意(8)
2019-08-27 16:00:15 第一财经YiMagazine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回应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201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了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立项申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9月28日下达了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计划。按标准的制订周期24个月,及12个月内由国标委批准通过并发布,项目离正式结束只剩下4个月左右。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审查完毕,目前正处于批准状态,按照项目计划时间表,年内应该要发布。

“监管也不一定意味着坏事,先做出成绩的公司就有更大的机会去获得所谓的牌照,或者是并购的可能。”朱萧木说。章晋源也认为政策尽早完善才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电子烟是风口,但行业会回归理性,价格战也很快会到来。”

在福禄宣布融资的两天后,灵犀推出了换弹小烟第二代产品。在同类产品的价格大多在200至300元的区间时,将售价压低到了99元,理由是面对新事物,用户需要更低的门槛去接受。这款产品在京东首发的第一天有6000个预订,如果最终完成付款,销售额就接近60万元。

在章晋源看来,电子烟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拼的是资金链。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找融资的赶紧找融资,找到融资的赶紧拿下一轮。原来说500万就能做出一个电子烟品牌,现在没有1亿就别想了。”蔡跃栋说。

不过单从赚钱效率看,有雄厚融资背景和专业营销团队的互联网电子烟品牌不一定比得过贴牌产品。深圳数家电子烟工厂生产着数百个不知名品牌,虽然曝光不多,但也瓜分了盘子本就不大的中国电子烟市场。去年12月,刘军也开始推出了一款名为MAT mini的一次性电子烟,产品日常的宣传渠道就是自己的朋友圈,还推出了老冰棍、柠檬茶等新鲜口味。在给自己的品牌选择宣传语时,他借鉴了魔笛“三秒上手,五口上头”的介绍,现在印着“一秒上手,三口上头”的海报正张贴在四五线城市的小饭馆和小卖部,销售额早就超过了他所代理的产品。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