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城市辣味饮食文化兴起,辣椒如何用200多年统一中国胃(5)

城市辣味饮食文化兴起,辣椒如何用200多年统一中国胃(5)
2019-07-19 15:53:56 第一财经

这里面最耐人寻味的一点是:在欧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社会的富裕化,甜味元素在饮食中逐渐攀升,但在中国,却是辣味高歌猛进。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0年的数据,中国人均每年消费15千克糖,虽比1990年的7千克已经翻倍,但与欧美接近40千克的均值差距甚远。对此,曹雨的解释是甜味的扩张往往伴随着食品工业的现代化,而中国真正进入工业时代是近几十年来的事情,因而中国还缺乏食用糖的传统饮食范式。相反,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辣味却成为城市新移民的象征性食物,其经济实惠能满足饮食消费需求,而便利、口味刺激等特性则更能融入现代商品化的需求和生活节奏。

这确实是相当特殊的。和盐不同,糖是一种非必需的调味品,因而中国传统上也是较富裕发达的地方更多食甜。《黄帝内经·素问四》就有中央“其味甘”的说法,如果说这还可能是五行配置的结果,那么北宋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已明确指出:“大底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於北俗也。”这与近现代北方饮食偏咸,而江浙闽粤偏甜的倾向截然相反,却与南北方经济地位翻转的变迁一致。直至17~18世纪的清代前期,江南一带的嗜糖程度与欧洲仍不相上下,福建、广东、台湾在1650~1800年间甚至是全球最大的蔗糖产地,但清朝不会像欧洲帝国那样,允许其中任何一地发展成为以甘蔗为主的单产区——只有台湾在日据时代发展出了这样的糖业形态。也就是说,中国传统上更注重均衡发展,也因此无法催生出完全市场取向的甜味工业和消费文化。

那么,怎么解释现代中国社会在富裕起来之后,仍然不是转向甜味偏好,却变得嗜辣呢?这除了文化取向、消费结构、人口流动这些已经谈到的因素之外,恐怕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西方人嗜甜,也与饮食习惯有关:面包涂抹蜂蜜、果酱,牛奶、咖啡加糖并配甜点,下午茶和正餐后的点心往往都极甜,加上冰淇淋、蛋糕,这都很容易摄入糖分;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却以蒸煮的主食为中心,米饭和包子可不便像面包那样加糖佐餐,至于饮料,茶也不惯加糖,家常也没有饭后甜点的习俗。这种情况下,糖很难搭配进食,只是炒菜时偶尔需要,糖醋小排之类毕竟不是每餐都吃。也就是说,甜味本身就较难融入中国饮食习惯,而辣味却能很好地适应。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