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城市辣味饮食文化兴起,辣椒如何用200多年统一中国胃(3)

城市辣味饮食文化兴起,辣椒如何用200多年统一中国胃(3)
2019-07-19 15:53:56 第一财经

不过,值得思考的一点是:江南百姓在明清时期同样偏好味重、耐保存的下饭食物,但他们却并未转向食辣,而是注重于酱料。很多江南古镇都有酱园,甚至家家户户都有酱菜坛子,咸鱼、咸蛋、腐乳、酱菜等以前几乎是每餐必备。《老上海》中称民国时“沪地饭店,则皆中下级社会果腹之地”,到1930年代后才渐渐登上大雅之堂,遂形成上海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特色。也就是说,在江浙一带,人们是选择了多加酱油达到“重口味”,但西南各省的菜肴却选择了辣椒。这除了山区缺盐(酱油中同样含有18%的盐分),运费又高之外,恐怕另一个原因就是辣椒不挑气候、土壤,更能适应山地碎片化的小块耕地,因而更好地融入了当地的饮食结构之中。

就此而言,辣味菜肴在各地的推开,是因为它成功取代了相似饮食结构中原本其他调味所起到的功能。徐珂《清稗类钞》卷十三“饮食类”记载,清末时,“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北方人之喜好葱蒜,其实原本也是为了刺激食欲。陶孟和《北平生活费之分析》在调查1916~1927年间市民生活时发现,人们尽量节衣缩食,“各家庭既少食肉及其他精美品,只可以咸辣及富于刺激性者为佐食之资”,因而食盐对城市平民极为重要,“食盐已成为贫民家庭之奢侈品,且有因其价高而甘于淡食者”,但“此外尚有一事殊堪注意者,为辛辣刺激品,在教员食品中并未减少。此项食品,多是用以代替精美食品,刺激食欲。教员家庭喜食此等物,或因彼等之膳食,不甚可口,多用以代替精美食品,特用以佐膳,或因北方人民,喜食葱蒜,已成习惯,故教员亦常食之”。因此,如果说辣椒在西南饮食中是取代了盐所起到的作用,那么在北方饮食中就是蚕食了葱蒜原本作为“辛辣刺激品”的地位与份额。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