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言午这样的球鞋爱好者,要花更多的钱才能购得心仪的鞋款。
一个月在球鞋上花四五千元,是他的常态。言午说,他买过最贵的一双鞋是AJ的Off-White联名款,去年3月花8000元入手,现在的市场价是19000元,而“发售价只有1399元”。
言午的语气中,透着反感与无奈。
他偶然也能从炒鞋的朋友那里低价买到一些鞋。但“低价”也仅仅指的是低于炒作后的市场价,言午举例说,去年他从炒鞋的朋友那里以1600多元购得一款发售价为1299元的球鞋,“当时的市场价是2000元左右”。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20位球鞋爱好者发现,尽管仍有5位表达了无所谓的态度,但另外15位均表示如果不存在炒作空间,市场将会更好。肃清市场是他们的愿望。
但另一方面,有分歧就有共识,面对上扬的价格,没有人会不动心。
“只要拿到就存在倒手赚钱的机会。”东哥说,现在很多人拿到鞋子,都会看价格涨了多少,只要合适就会考虑卖掉,“这已经变成圈内人的共识”。

言午也说,他会在新鞋发售时,抢多件原价鞋,毕竟那个价格是最划算的。“会抢好几个码,比如一双男码一双女码。然后放到各大平台上卖,赚一些利差。”
球鞋圈是一个由买和卖组成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扮演买家和卖家的双重角色。
球鞋交易平台Nice创始人艾利克斯(Alex)曾表示,限量球鞋本来就是稀缺品,再加上各种突发事件,被炒作是正常的,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依靠自己的眼光获利,也无可厚非。
上述接受采访的20位球鞋爱好者表示,认为自己兼具炒鞋者与收藏者身份的占了50%;从未有过“低进高出”行为的仅有4位,尽管大多数人表示“低进高出”行为的次数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