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从实验室到华尔街,30岁的福泰制药与一个世纪的医药史(2)

2019-03-15 14:08:0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创始人乔舒亚·博格(Joshua Boger),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化学系,随后就职于世界知名药企默沙东(MSD),成为一颗闪亮的新星。35岁时就做到基础化学部门高级主管,拥有17项专利,被认为是执掌默沙东每年10亿美元研究经费的有力人选——这可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生物药学职位之一,无数人趋之若鹜。

然而,1989年,博格却突然决定辞职创立一家新药企福泰制药,与默沙东的关系从前雇主变为竞争对手。

成立之初,福泰没有任何科研成果,只有十余个跃跃欲试的科学家。虽然拿到1000万美元风投资金,但每周要烧掉近10万美元。尽管创业期间挫折不断,福泰还是在1991年成功上市,市值在2018年5月已达450亿美元,位列世界药企前30强。其中主打的囊性纤维化特效药Kalydeco,是全球第一款直接针对该病致病基因的药物,被誉为“2012年最重要的药物”。

《十亿美元分子》正是聚焦于福泰成立到上市这段关键期。2014年,沃思又出了本新书《解药》作为“续集”,讲此后20年间福泰的继续发展。

钱鹏展说,沃思关于福泰的第一本书之所以取名“十亿美元分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创新药物研发成本高,要十亿美元的投资才能得到一个新药。就像本书一开始,镜头对准研发经费捉襟见肘的博格,依然要自信满满、仪表精致地出现在纽约市中心豪华星级大酒店,希望抓住向150位到场投资者介绍企业的演讲机会,以求获得资本垂青。

另外,“十亿美元分子”也是对成功药物的一种认可——制药界还有个类似的名词“重磅炸弹”,指如果一种药物年销量达到十亿美元以上,就可以视为成功。“当然这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的说法了。现在药物研发成本上升,已有‘二十亿美元’的说法,药物年销量也随之增长,甚至能达到100亿美元以上。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钱鹏展说。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