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为什么现代工业的发展由棉花发端?(2)

2019-03-15 14:08:0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为何双方命运会出现这样的反差,为何是西方推动了全球化并取得支配地位?这样巨大的话题极难回答,但通过棉纺织业这“一滴水”,却可以折射出全景。要理解这一点,就要先回到“西方到来之前”的历史,也就是说,在这一变革中,“英国是终点”,而“印度是起点”。棉纺织虽在长达1000多年里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业,但在17世纪之前,它所缔造的世界却迥然不同:那时棉纺织业中心是印度,生产种类繁多的棉布,并行销到印度洋以外的各地,但这是一个通过“中间者的网络”进行贸易的体系,印度虽是生产中心,却不能掌控各个贸易节点。列略着重指出:这是一个“离心体系”,以资源、技术、知识的扩散和利润分享为基础;而此后欧洲创设的却是一种“向心体系”,其基础是“中心”从它的生产和商业体系中剥削资源和利润,“新的体系是竞争和排他的,而不是合作和共生的”。

更重要的是:轧棉、纺纱、织布这些生产流程一向都相对简单,因而在亚洲各地,普遍都很容易融入家庭生产中。这是一种“嵌入”在社会和文化中的生产活动,千百年来既没有催生大机器生产,也极少人去着手改进技术,因为从事棉纺织生产只是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并不像西欧资本家那样强烈追求利润。与众不同的是:欧洲商人不满足于成为一个贸易网络上的“节点”,而是出资推动集中化生产和规模经济,通过官僚性的管理,谋求掌控从生产到流通的整个体系,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但这并不是凭空掉下来的,事实上,欧洲的这一体系特征早在希腊罗马时代就已如此,应用于从糖到棉纺织的各种不同生产体系,因此,真正重要的并非原材料和技术本身,而是其组织管理原则。

不可否认,在欧洲逐渐支配棉纺织业生产的过程中,来自亚洲的原材料、技术和知识都曾起到推动作用,但真正革命性的,却是资本主义对从生产到消费整个过程的重组。固然,本书强调了棉本身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样具有极高供应弹性的原材料,那么在棉纺织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生产成本将会剧增,甚至导向生态崩溃而无法持续;只有原棉才是耗能低、成本低、单位利润高、贸易量大的理想材料,因而具有非凡的全球贸易潜力。这乍看是棉花塑造了新的生产体系,但如果我们暂时把目光从纺织业上挪开,就会发现,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第一种采用种植园、奴隶劳工和机器生产的产业是制糖业,而且在咖啡、可可等不同产业上都具有相似的模式,即资本来自欧洲、劳动力来自非洲,全部产品用于出口,以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追求利润。这意味着,是资本主义生产“选择”了棉花,发现棉花刚好是最能适应生产需要的理想原料,但如果没有棉花,那它极有可能也会找到另一个产业进行投资。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