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年白人男性的“印度观”,通常以灾难性的偏见告终(3)

2019-03-01 16:54:4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当你第一次听说,“德漂”家庭构成与西部的孟买和南方的金奈非常不同,德里以核心家庭或情侣为主,孟买单身女性租房比例更高,而金奈作为南五邦的“魔都”,通过典型的内婚制来结成家族商业网络……这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写一个地区的经济地理状态不能就一个地区谈现象,一定要与别的地区做比较,才会显现本地无法复制的某些结构性细节。如果是奈保尔,第一反应一定是“为什么”,如果是文卡特斯,一定想着要“打入内部”看看差别怎么会这么大。如果是普通中国人,一般会说:“唉,这不是北京的苦逼情侣,上海‘东亚女性的反叛’,东南沿海和南洋的华人大家族形成的那一张巨大的流动性经济网络吗?”本来可以从社会结构对比中获得大量可进一步加工的信息,进而丰富对德里的认知,而到了作者那里,一个句号就结束了。

阅读很容易被作者不连贯的叙事方式和逻辑所打断。虽然所有的内容都与德里相关,但是作者却无法将对十几二十年前街上卖的价廉物美的甜茶的怀念,与对说英文的上层和中产的白左式批判、对贫民窟的泛滥式赞美和对时局的剪报式拼贴组织起来。好在作者保留了相当部分的对话,可以视为一手资料,如果读者有相关的专业素养,可以自行“解码”并重新“编码”,对德里的现状做出自己的判断。

除了对传统文化细节的无知,以及对无关场景的过分解读和对真正有参考价值的社会性资料的迟钝,对一手资料缺乏解读和辨析真伪能力也是作者的一大硬伤。最典型的莫过于例行的访谈,最终都呈现出一类模式——对自己家族事业的解释,对自己私生活(包括性生活,作者认为很重要)满意度的回答,对未来的畅想。然后是作者对他们,尤其是被访的地产商“改革开放(印度的经济自由化)后的野蛮扩张的批判”,同时对他们个人生活“抱有某种谨慎的理解”。作者无法辨析各类人等在讲述自己家庭背景的时候说的哪些话是吹牛,又掩饰了哪些内容。纯粹的环境细节描述,花园洋房、门禁社区、游泳池、派对,又不足以表现出每个家庭的异质性。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