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历史学家李学勤逝世,主持夏商周断代工程和清华简研究(3)

2019-02-26 09:17:2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早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奠定了他多学科结合治学的特点。在同辈学者中,他一直以视野开阔、学识渊博著称。“广博,是大家对他的印象。他不光做古文字考释,也做历史研究,还能把这些融会贯通到他的文章里。”郭永秉说。

“他的广博也不是建立在空泛的基础上的。”在郭永秉看来,李学勤的研究中也有非常细腻的部分,“他比一般历史学者高明的地方就在于,能利用一手资料去做研究,会考证、会释字。当然,他很少专门就释字写文章,这部分工作在文章里往往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脚注。”

“我这是杂学,我常说自己的经历不足为训,因为不会再有别人有这样的经历。”李学勤曾在采访中这样谈过自己的早年经历。

主张学术文章简明精练

在李学勤一生得到的诸多奖项中,有一项显得特殊,那就是2013年的“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

在郭永秉看来,这对于李学勤写作的“质”和“量”来说,都是“实至名归”的。他本人就是李学勤明快写作风格的受益者。从学术入门至今,他持续不断地阅读李学勤的书。

历史学家李学勤逝世,主持夏商周断代工程和清华简研究

事实上,直到现在,李学勤编写的一部分书籍,都被许多历史类专业学生视为入门必读。郭永秉读的第一本是老师傅杰推荐的《古文字学初阶》,第二本是《失落的文明》,两本书对他影响都很大。再之后,他便开始阅读李学勤更为艰深的学术著作。“李先生的著作是很方便入门的,他的文章不像现在很多学术文章那样长,引证很多”。

李学勤这种写作风格,也被很多人批评为“不会写长文章”。“这正是他文章的好处,简洁明快,一眼就能看清他的观点,读起来没有太大负担。”郭永秉认为,他的文章虽不长,但很多在学术史上是划时代的,往往是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后来的学者会不断征引和论证。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