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按照损失吸收的顺序和能力,可以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按照资本来源和渠道,有外源性和内源性的资本补充。
据潘功胜介绍,截至2018年9月底,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是13.8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是10.8%。但是,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只有0.6%,远远低于国际上大型银行的水平。
到2018年末,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14.02%,比上年末上升0.55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3%,比上一年末上升了0.28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是11.58%,比上一年末上升0.24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占比已经达到了77%~78%,总体资本质量比较高。
同时,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展速度较快,部分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本约束,加上监管趋严和标准提升,以及影子银行业务回表,这些因素都对商业银行动态补充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确保满足实体经济持续增长的信贷需求,同时也考虑表内信贷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接表外资产回表,留存利润应对增速放缓等一些原因,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不断地补充资本。”中国银保监会法规部主任丛林在会上表示,整体来看,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实际资本充足水平是高于国际监管标准最低的资本要求的,但相对于国际水平和未来增长要求,还需要多渠道补充资本。
银行资本补充可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渠道。其中,内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留存收益以及部分超额拨备;外源性渠道主要有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
“当前永续债是银行补充资本的一个较好渠道。永续债没有固定期限,或是到期日为机构存续期,具有一定损失吸收能力,可计入银行其他一级资本。”潘功胜在吹风会上表示,永续债是国际上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比较常用的一种工具,有比较成熟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