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专家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升市场化,可借三大新任务“东风”

2019-01-25 09:26:3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自2000年开始,上海提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三步走战略,如今已走过18年征程,进入最后两年的冲刺阶段。

近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前路提供指引和实现路径。

“《行动计划》无论在全面性和准确性方面都值得称道,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两年时间完成这一系列任务时间较为紧迫,但也将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提速,还需配套具体细则和明确的衡量标准,将这些措施落实下来的话,目标实现不无可能。”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严弘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谈及看到《行动计划》的总体印象。

严弘曾参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课题,在他看来,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任务之一在于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这可以在中央制定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科创板注册制试点、自贸区新片区建设等上海发展的三大国家战略的“东风”下借势推进。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对中国的金融经济发展会有一个很大的支撑和提升作用。建成的话,不光对中国产生影响,对亚太地区也会产生一个很强大的辐射作用,将提升亚太地区整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严弘称。

提高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

“到2020年,上海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创新高效、透明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这是《行动计划》中提出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目标。

严弘逐句解析称,第一句话很重要的定语是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这里还要区分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是指着重于服务中国的实体经济的能力还是从全球范围内做资产配置的能力;全球性金融市场的辐射能力也很重要,因为辐射能力一方面能够帮助国内的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对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有所支撑,另一方面能够吸引其他国家的企业和机构到中国的金融市场参与融资和投资。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