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自2000年开始,上海提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三步走战略,如今已走过18年征程,进入最后两年的冲刺阶段。
近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前路提供指引和实现路径。
“《行动计划》无论在全面性和准确性方面都值得称道,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两年时间完成这一系列任务时间较为紧迫,但也将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提速,还需配套具体细则和明确的衡量标准,将这些措施落实下来的话,目标实现不无可能。”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严弘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谈及看到《行动计划》的总体印象。
严弘曾参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课题,在他看来,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任务之一在于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这可以在中央制定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科创板注册制试点、自贸区新片区建设等上海发展的三大国家战略的“东风”下借势推进。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对中国的金融经济发展会有一个很大的支撑和提升作用。建成的话,不光对中国产生影响,对亚太地区也会产生一个很强大的辐射作用,将提升亚太地区整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严弘称。
提高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
“到2020年,上海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创新高效、透明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这是《行动计划》中提出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目标。
严弘逐句解析称,第一句话很重要的定语是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这里还要区分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是指着重于服务中国的实体经济的能力还是从全球范围内做资产配置的能力;全球性金融市场的辐射能力也很重要,因为辐射能力一方面能够帮助国内的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对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有所支撑,另一方面能够吸引其他国家的企业和机构到中国的金融市场参与融资和投资。
对于第二个目标,严弘认为,要求也较高,最终取决于如何去衡量能够达到多大的程度,因为过去十年都是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一个阶段性的评估和比较明确的尺度来衡量发展程度。
最后一句是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个定语非常重要。我国的经济实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有赖于总的人口和经济体量的支撑,但人均GDP水平还不是特别高,所以我们经济实力是以人均来衡量还是以总量来衡量也需要相应的明确。另外,人民币国际化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从资本项下可兑换的步伐来讲有一定的停滞,这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的国际化有一定的障碍。”严弘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机构的效率和服务层次,以及改善整个金融发展的环境,特别是有利于人才引进、人才培育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在解读上述目标的同时,严弘多次提到“时间紧迫”。那么要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目标最为首要或者关键要完成的任务是哪方面呢?
《行动计划》中,从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健全金融机构体系、聚焦国家发展战略、扩大金融开放合作、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六个方面阐述了2018-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际上这里面有不少举措都是比较关键,从整体规模来看,我们的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确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大而不强,所以关键要如何去体现“强”字。”严弘认为,把做大变成真正做强,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
具体实践方面,在严弘看来,可以借助政策调整在短期内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比如引入更多国际化的金融服务机构、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经营范围、提高持股比例等,以借鉴外资机构的国际化经验提升国内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水平;另外,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需要更加市场化和国际化,以提高其服务市场和客户的效率、加强风险管控、对信息披露准确性和完整性实施合规监察等。
可借三大新任务“东风”推进
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为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密切相关。
这其中,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推出已箭在弦上。严弘表示,科创板在上海设立,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会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同时,科创板要试点注册制,这是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场普遍采用的制度。实施之后,我国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将会有标志性的提升,对于提升上海的金融市场地位和全球角色,都会有很强的助推作用。
“设立科创板,会吸引更多有专业能力的金融服务机构来到上海,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溢出效应,使得上海的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整。进一步还会有集聚效应,不光是建成科创板,实际上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严弘告诉记者,预计科创板当中不少企业会来自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一些有核心技术的新兴科技企业,比如上海张江、杭州等地区,都会受益于科创板的辐射带动效应。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郑杨近日称,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目前上海已形成配套推进的协调机制和工作方案,正在抓紧排摸筛选优质企业,做好试点企业的储备。
关于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必然会对长三角地区产生一个非常强大的辐射作用,对长三角一带的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持。”严弘同时称,反过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好,也会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或者上海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目前也正在筹划过程中,“我觉得新片区很可能会聚焦于发展离岸业务,形成一个金融自由港。”严弘表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地位取决于在岸业务和离岸金融的支撑。
他进一步分析称,一方面,离岸市场的监管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不用受到在岸市场历史发展轨迹的影响,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建立高效、透明的全球性金融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之间可以相联动,比如国际顶尖金融机构可以在在岸市场参与到国内的金融服务体系,也可以在离岸市场参与进来,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第一梯队的伦敦和纽约,都是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同步发展的典型。上海要建设完全开放、国际一流水平的离岸市场,需要做哪些完善?
“实际上需要在监管和金融法规方面有一个比较全新的体系,不受到目前在岸市场的一些制度束缚,而是根据金融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国际金融机构、客户所需要的金融支撑需求,制定一个更加合理、有效的监管和法制体系。”严弘建议道。
补短板与风险控制
上海虽已成为国内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尤其是在金融市场的规模方面,但对标全球最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仍存一定差距。在最后两年的冲刺阶段,上海应如何迎机遇、补短板?
“从体量来讲,我们已经是第二大经济实体,这样的经济体量必然需要一个非常庞大的金融市场和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来支撑,这就使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存有机遇。”严弘向记者称。
从目前到2020年还有两年的时间冲刺,这其中也存有挑战。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近日举例称,虽然市场功能齐全、交易量大,但产品不够丰富,且在整体上缺乏全球性的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作为全球投资、融资中心的作用发挥不够,国际影响力不足;吸引金融人才集聚的金融发展软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等。
严弘在分析补短板的举措时也提到,需要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有国际化经验的人才集聚上海;另外,需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规则需要明确而可实施,并具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一方面抑制信息作假等不良行为,另一方面鼓励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在未来几年里要真正快速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金融市场有效性的话,这是要着重改善的”。
近期,上海将召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会议,全面部署《行动计划》明确的各项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在金融创新和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基本建成的目标顺利实现。
“《行动计划》说的很全面,要真正实现这些需要一些能够落地的具体细则,以及比较明确的衡量标准。假如我们真正能够把这些措施都落实下来的话,目标肯定能够达到,现在关键就在于实行。”严弘称。
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风险控制也至关重要。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严弘举例称,跨境业务和场外业务等可能会出现相应的风险,但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机制是监管的规则明确和机构的合规治理,金融科技助力的基于大数据的监管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从长远来看,建设离岸金融市场及全球财富配置平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场外业务、借助金融科技推动监管科技的应用,都是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举措。”严弘建议道。
责编:杜卿卿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原标题: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两大核心——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在近日举行的2018国际货币论坛上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实现了六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