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这种套利行为并不少见,只要有合适的利率空间及金融工具便可实现。中金固收分析师陈健恒分析,上述套利主要是利用结构性存款利率和票据直贴利率之间的利差。
作为银行揽储利器,结构性存款近来收益率居高不下,超过票据直贴利率。陈健恒举例称,如果结构性存款利率是4.2%,票据直贴利率是3.4%,则套利空间为80bp。
那么,企业究竟如何通过两者的利差来实现套利的?某股份制银行业务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家企业可以先买入结构性存款,而后将这部分存款进行抵押融资,把获取的资金用来开票,最后再贴现票据,赚取利差。
例如,某企业在A银行办理1亿元的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为4.2%;然后,企业拿着存款去做抵押,向A银行贷款1亿;接着,用贷款向B银行申请开具1亿银行承兑汇票;最后企业再申请票据贴现,直贴利率按照3.4%计算。
当这一系列动作完成后,企业手中的资金包括用结构性存款抵押融资获得的1亿元,还有票据贴现得到的1亿元,再加上利差80bp。不过在企业在开票时要支付一定的保证金,这部分成本也应考虑进去。“至于保证金的比例,主要看银行要求和企业自身资质。”上述业务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从银行的角度分析,企业的这种套利无疑会给银行带来损失,那么银行为什么还允许这种情况存在?陈健恒称,主要在于这可以给银行带来较大规模的存款增长。“站在冲存款的角度,银行是愿意配合这种套利的。一方面,银行负债端增加了结构性存款;另一方面,在资产端增加了贴现票据,因此可以同时满足负债指标和资产端增加贷款。尽管银行损失了一些息差,但在缺存款的大背景下,仍是一个双赢举措。”
但若要印证这一观点,还需确认银行增量存款中是否主要以结构性存款为主,且结构性存款是否和开票及贴现的规模相匹配。中金固收研报指出,1月份以来,在一些股份行和城商行开票量大增的同时,存款同步上升。这种套利在2018年下半年也存在,彼时部分中小型银行的个人结构性存款增速所放缓,而企业结构性存款增速有所上升,反映套利行为活跃。
当套利机会确实存在时,套利能否持续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陈健恒认为,套利的持续存在或会令银行的资产负债部计财部作出一个行动,就是主动下调结构性存款的利率来压缩这种套利空间,这意味着结构性存款利率也会跟随宽松的资金面和货币市场利率而下行。
上述来自城商行的金融市场部人士亦对记者说:“票据开立必须建立在真实贸易背景基础之上,空转套利是违规的。目前,贴现量的增大拉升贴现价格,而商业银行又纷纷下调结构性存款利率,利差空间正大幅收窄,套利空间不具有持久性。”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称,这个期限可能是3个月到6个月。
随着“芬太尼事件”的持续刷屏,一家名叫人福医药的湖北上市公司走到聚光灯下。人福医药控股股东是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湖北神秘富豪艾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