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一向口碑不错的全家最近却摊上了事儿——微博用户蓝莓评测发布视频称,蓝莓评测员发现全国10个城市中的21家全家便利店在售卖过期食品,还有临期食品不下架、篡改小票日期等问题。其中涉及上海的有两家,分别为复旦大学店、静安寺地铁站店,两店均被指售卖过期食品。
全家的反应算是很迅速,其立即发布声明回应称,全家第一时间已内部自查蓝莓评测文章提及门店,均未出现过期食品。全家严格管控食品安全,绝不允许门店贩售过期食品。全家声明称,全家在内部自查时发现,门店监控视频重复出现疑似蓝莓评测人员异常购买过程行为。蓝莓评测文章内容不能完整反映事实真相,全家将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合法权益。
这场风波在业界看来有些“罗生门”的意味,双方各执一词。但无论真相如何,这并非在便利店行业内第一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以往在便利店尤其是地铁便利店也被曝光过不洁食品,引发纠纷。
食品安全不再仅限于生产厂商端的制作安全,而是一路要延续到整个运输、流通渠道、零售终端等系统供应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风波。
按照正常流程而言,所有的便利店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货品管理规则,对于过期报废的商品要及时下架。便利店企业的店铺运营部门应该管理店铺的日常经营,而店铺的食品有效期和废弃下架则是店铺最日常、最基本的管理内容。所有的商品都有条码和电脑入库记录,这其中也包括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标准的系统门店是没有修改日期的权限的,且单体门店一般无权打印贴在商品上的价签,连锁门店也都没有专门的价签打印机,也就是说,关于日期和价格等信息都是由总部统一管控,连锁门店是无权自行篡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