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一向口碑不错的全家最近却摊上了事儿——微博用户蓝莓评测发布视频称,蓝莓评测员发现全国10个城市中的21家全家便利店在售卖过期食品,还有临期食品不下架、篡改小票日期等问题。其中涉及上海的有两家,分别为复旦大学店、静安寺地铁站店,两店均被指售卖过期食品。
全家的反应算是很迅速,其立即发布声明回应称,全家第一时间已内部自查蓝莓评测文章提及门店,均未出现过期食品。全家严格管控食品安全,绝不允许门店贩售过期食品。全家声明称,全家在内部自查时发现,门店监控视频重复出现疑似蓝莓评测人员异常购买过程行为。蓝莓评测文章内容不能完整反映事实真相,全家将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合法权益。
这场风波在业界看来有些“罗生门”的意味,双方各执一词。但无论真相如何,这并非在便利店行业内第一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以往在便利店尤其是地铁便利店也被曝光过不洁食品,引发纠纷。
食品安全不再仅限于生产厂商端的制作安全,而是一路要延续到整个运输、流通渠道、零售终端等系统供应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风波。
按照正常流程而言,所有的便利店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货品管理规则,对于过期报废的商品要及时下架。便利店企业的店铺运营部门应该管理店铺的日常经营,而店铺的食品有效期和废弃下架则是店铺最日常、最基本的管理内容。所有的商品都有条码和电脑入库记录,这其中也包括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标准的系统门店是没有修改日期的权限的,且单体门店一般无权打印贴在商品上的价签,连锁门店也都没有专门的价签打印机,也就是说,关于日期和价格等信息都是由总部统一管控,连锁门店是无权自行篡改的。
因此,有观点认为,如果全家是严格按此流程执行的话,则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不大,但若在执行过程中不严格,或者出现人为误操作,则不排除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日前有消息指出,一位曾在全家做了5年的店长透露,全家的报废下架检查基本都是靠人力去检查,时间点是每天下午3点,晚上9点,后一班次复查,不论加盟店还是直营店,查出过期产品直营店店长要记过,加盟店店主一次罚款1000元。也就是说,负责检查的人员非常重要,若整个过程执行严格则没有问题,万一有所疏漏则会出现安全隐患。
而此次事件所反映的更深层次的行业问题则是便利店企业对于加盟店的管控,这也是便利店行业加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一般而言,总部对于直营店的管理会更直接有效,而对于加盟店则会相对松散。有业者指出,加盟店如果真的销售过期商品则可以减少废弃商品,增加营收,可见加盟店在这方面是具备利益驱使的。
那么便利店企业总部要如何管控加盟店呢?其实,具有品牌的连锁便利店企业总部对于加盟店的监督主要是日常监督。比如7-11总部管理人员一般一周要去一次加盟店,加盟店可能有一次逃过检查,但不可能每一次都逃过检查,因为进销货都有系统记录,除非这个零售企业的管理非常差,差到进销货都没有电脑记录,然而这种概率不高。此外,单体便利店门店内至少有4~5个摄像头,门店没有删改录像的权限,录像保存期大约在7~10天,门店的摄像头一般和总部联网,加之进销存数据是和企业总部联网的,从进销存数据也能看出有没有商品过期的问题。所以管理妥当的连锁便利店会很类似咨询公司,咨询对象就是加盟店主。如果加盟店出现过期食品问题则说明总部的管理能力比较薄弱,而这也与便利店行业扩张过快有关,忽略了品质管理。
此次全家的风波,不论真相如何,都给了零售业界一个警示——在便利店快速扩张的时代,依靠人工的检查是否100%稳妥?这值得引起关注。
业界呼吁,应该依托如今的科技,更多地去实现技术化商品管理,比如用数据辅助管理产品的上架、陈列、销售与废弃时间,甚至是报警系统等,通过这类技术手段来实现严格的流程和品质把控,减少和杜绝此类纠纷。对于便利店连锁业者而言,扩张当然是需要的,但当其具有更大规模时,责任也越大,犹如头悬达摩克利斯之剑,业者们必须如履薄冰,将安全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则好比剑落扎心,将大大破坏企业形象和名誉。
责编:彭海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