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专访姜建清:著金融史以鉴往知来,中国银行业需平衡发展与风险(2)

2019-01-02 09:56:5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姜建清:记得《英雄失去了小红伞》是我写国外银行历史的第一篇文章,是一则从花旗银行的历史大铜章引发的花旗银行和旅行者保险集团的故事。当时恰逢次贷危机肆虐,读者对这样的银行历史札记比较喜欢。由银行的纪念章作引子,导出该银行的历史,文笔较轻松,颇有可读可观性。

没想到也由此给自己徒增了烦恼,编辑此后要求坚持这一风格,这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写作难度。在撰文过程中,有章无史、有史无章、史多章少、章多史少,都成了写作的瓶颈。虽然全世界不少银行都曾在自身发展的重要时期、为重大事件发行过纪念章,最早的银行纪念章发行至今已逾200年。然岁月蹉跎、时光荏苒,古旧纪念章早已湮灭在悠悠岁月中。许多发行银行也不复存在,被人们忘却,而坚硬的金属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好在互联网的世界是平的,我费力地通过eBay、淘宝等搜寻、购买这些历史币章,尽量满足写作需要。我恍然发现,这是一个人们未曾涉足的金融世界。正像竹木简牍遗史留典,这是一本独特的、由金属币章编撰的世界银行史。虽然只有数百年,但丝毫不影响其在世界金融业最精彩的时代散发出耀眼光芒,铭刻在金属上的历史使它显得格外厚重。

第一财经:你认为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对今天的金融有什么借鉴作用吗?

姜建清:黑格尔说过,人类从历史上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上学到教训。距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10年,然而,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的不平衡依然没有改变,发展的模式依然没有调整,消费、储蓄、投资和贸易失衡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债务杠杆依然居高不下,被惩罚的借款人和债权人并未因担心害怕而降低债务水平——2018年首季,全球债务已攀升至247万亿美元新高,占全球GDP比重上升到了318%,远超出150%的警戒线水平。全球过度信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加剧了经济结构和资产价格的失衡,也为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埋下了定时炸弹。

此外,银行业“大而不能倒”亦逆势而行,除中国外,全球主要经济体前五大银行的市场占比齐刷刷地提高到50%甚至90%以上。缺乏监管的“影子银行”方兴未艾,风险依存。

回顾全球金融危机十年来的变化,感觉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忘记惊涛骇浪的时刻。我在此书中关于证券交易所的两文中写到,500多年来,世界金融经历了郁金香狂热、法国密西西比和英国南海公司事件、华尔街股票崩盘、亚洲和拉丁美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等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危机,带来经济崩溃、社会动荡、贫富分化、道德沦陷,亦经历了无数次的政治抨击,无数次的监管整治。

但为何人们依旧不断重复错误?是因为失误的政策、失效的监管、失衡的社会和贪婪的人性。金融危机只是通过极度破坏性的方式来惩罚和纠正这种失衡。人类的金融史几乎就是一部危机史,人们痛恨危机却喜爱“繁荣”,为追求短暂“繁荣”,结果往往导致繁荣的终结,自以为“理性”和“善意”的行为,往往带来了相反的效果。因而历史回顾、历史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不要遗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起到警醒的作用。

中国银行业需平衡发展与风险

第一财经:全世界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金融危机,是否其中有共同的逻辑联系?

姜建清:世界金融沧桑变迁,背后有其逻辑关系。我在《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2》的文章中写道,百年前的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有打响,德意志银行作为新兴列强的代表超越法国的里昂信贷,成为了全球最大银行。彼时,世界前20大银行集聚欧美。已经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和工业国的美国,在银行排行榜中仅列2家,排名较后;而已呈疲态的英国仍以8家大银行傲视群雄。

一次大战后,美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二次大战期间,除美国本土之外,世界多数国家遭受了战火的蹂躏与摧残。战后其他国家忙于重建和复苏之际,美国借机替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霸主。而因战争的肆虐,危机的摧毁,昔日的德国贴现银行、达纳特银行、奥地利贴现银行都在1930年前后的世界金融危机期间倒闭、合并或重伤。加之银行体系固有的脆弱性,百年前20大银行中只有美国花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德意志银行、英国劳埃德银行和巴克莱银行五家银行犹存。

从近代世界强国的演变进程看,工业强国、经济强国和金融强国地位的取得及失去均遵循这一顺序。全球金融业产生、发展、强盛和衰落的一般规律还告诉我们,当把视野放宽、视距拉长来看世界金融历史时,更易看清金融演变发展的逻辑规律。百年轮回,岁月流转,大国金融地位的变迁,与各自母国政治经济金融实力以及在全球格局中地位与影响的消长变化密不可分。

作为负责而深刻的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变迁的缩影,今日世界银行排行榜上,金融之风开始东渐,中国工商银行等四家中国的银行跻身世界金融前列。

一位印度的著名银行家在次贷危机前的一场“达沃斯论坛”上预言,亚洲国家可能在经济总量或制造业方面超过美国,但不可能在金融方面超过美国。不过才三年,这位银行家同样在“达沃斯论坛”上承认自己错了,“因为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银行了”。金融格局发生历史性变迁,固然是基于中国经济力量崛起的历史必然,又是人类社会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周期轮回。然而金融业是马拉松行业,沧海桑田、陵谷变迁,兴衰沉浮、“剩”者为王。谁又能预测百年后的全球银行榜单中的剩者呢?

第一财经:有没有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可以与我们分享?

姜建清:我在书中讲述了两幢中国工商银行海外机构的大楼和相关银行币章的传奇故事。被称为“祖母的明珠”的中国工商银行马德里分行大楼美轮美奂。这幢拥有160年历史的大楼,始建者是西班牙伊莎贝拉二世银行创始人、著名的萨拉曼卡侯爵。这家银行与圣·费尔南多银行合并,成就了今天的西班牙中央银行。大楼和币章记载着百年西班牙的政治、经济和金融的沧桑变迁,又成为中国和西班牙、中国工商银行和西班牙央行的历史交汇。而另一家小小的沙俄时代建立的伦敦分行——莫斯科人民银行,维系着冷战铁幕下仅剩的金融血管,服务于苏联与西方微弱的贸易结算。

海外银行成为了没有硝烟的前线阵地,承受着一家金融机构无法承受之重。在其厚重的帷幕之下隐藏着多少秘密,也许永远不会为人所知。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