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因此,在中国,买不到的东西通常与5000年的厚重历史有关;而在美国,买不到的东西则与科技创新有关,因为美国的历史即便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算起,也只有500多年时间。因此,在中国投资,如果能控股拥有传统品牌的国家级企业,一定可以获得很高的回报。但问题是,你不可能买下受国家保护的品牌类企业。
买不到品牌,但可以买到股份。即便没有买到行业龙头的股份,只有是品牌够传统、够响亮,也大致可以获得高回报。如2002年的时候,我所在的研究所出了一本书叫《未来蓝筹》,选了30个行业中的30个“未来龙头”公司,其中白酒选了五粮液而非茅台,中药选了同仁堂而非云南白药。但即便当时没有选对行业龙头,16年之后也同样获得了超高投资回报率。
相比之下,当初我们也曾选对了不少行业龙头,但16年下来,累计回报率似乎并不高,如我们选对了宝钢、晨鸣纸业、鲁泰分别为钢铁、造纸、纺织行业的龙头,但累计涨幅远不如传统品牌类的非龙头企业的涨幅大。
简言之,一是原料稀缺且不可复制的东西买不到或供不应求,二是好品牌不是有钱就能买到。既然买不到,那就投资这些商品或资产所对应的企业股权,其回报率会比较高。
核心技术也很难买到
最近医药股跌得很惨,这对于配置较多医药股的投资者又是一大打击。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医疗保障局“4+7带量采购”招标新模式的推出,使得医院平均采购药价下跌50%左右,这对于过去严重靠销售渠道胜出的药企而言,冲击很大,预期利润将大幅减少。
中国的医改在过去之所以很难推进,我认为主要原因是长期形成的药企—医院—医生之间的利益链有很强的抗拒能力,既然生产仿制药可以通过传统的营销模式获得那么大的毛利,那么,在研发投入上就不愿加大力度,创新药在药企中的比重就很低。
上周的中期策略会上,我所作的宏观报告题目为《更加开放中国:分化和集聚带来机会》,核心观点是中国经济已经步入存量主导阶段,存量博弈的结果必然带来产业、企业的分化,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背后的格局就是此消彼长
6月5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出席中泰证券2018年中期策略会时说,中国经济步入存量经济主导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应该寻找结构性机会。他提出,看好消费升级下的高端消费领域投资机会
传说中的“100元硬币”来了!很多人对其中面额100元的纯金纪念币有不少疑惑。为何含有8克纯金,面额却只有100元?100元真的能兑换到吗?要去哪里预约和兑换?
原标题:他们在“双11”没有买东西 优惠套路多,耗时又耗力;担扰物流慢、质量难保证 他们在“双11”没有买东西 “这个牌子的香皂网上超市9.9元4块,没有折扣,但加上要买的其他洗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