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新能源车将遭遇“缺芯”瓶颈,比亚迪主攻“卡脖子”技术(2)

2018-12-12 09:30:3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根据世界三大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之一富昌电子的统计:2018年,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IGBT模块的交货周期最长已经达到52周(正常情况下为8~12周)。而2018~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30%,但同期车规级IGBT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仅为15.7%。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全球车规级IGBT市场的供应将愈加紧张。

IGBT属于汽车功率半导体的一种,因设计门槛高、制造技术难、投资大,被业内称为电动车核心技术的“珠穆朗玛峰”。此前,该技术主要掌握在国际巨头手中。中国IGBT市场一直被国际巨头垄断,90%的份额掌握在德国英飞凌、日本三菱等海外巨头手中。

比亚迪从2005年已开始进军IGBT领域,2008年收购宁波中纬半导体晶圆厂,一年后在IGBT芯片技术上实现零的突破,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周生明谈到,IGBT在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电动汽车、新能源装备以及工业领域等应用,下游大规模应用,将会倒逼技术发展加快。

新能源车将遭遇“缺芯”瓶颈,比亚迪主攻“卡脖子”技术

从封闭到开放

吸取在电池领域的前车之鉴,比亚迪在IGBT领域将对外开放。

早于1995年进入电池领域的比亚迪,在动力电池出货量上却被晚到16年的宁德时代超越。继去年首次超过比亚迪之后,握有宝马、戴姆勒、上汽、东风、宇通等国内外主机厂动力电池订单的宁德时代,今年在动力电池占有率上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今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累计装机总量中以42%的占有率达位居榜首,明显高于排名第二的比亚迪27.76%的占有率。

比亚迪在动力电池上的优势由主动转向被动,与其此前封闭式的垂直供应链有关,自给自足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动力电池规模的扩张速度。今年,比亚迪电池终于对外开放,与长安等车企开始进行合作。IGBT板块将与电池一样,不再是自给自足的模式,而是对其他汽车厂商开放,这将有助于技术和规模的提升。

此外,近日有外媒报道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G20锂电峰会期间表示,比亚迪目前正拆分汽车电池业务,计划在2022年前将旗下电池业务上市。李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对此回应是,比亚迪确实有这方面的计划。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