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大而不能倒”将穿紧身衣,金控集团、互金巨头也具有系统重要性(3)

2018-11-28 09:23:3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目前,国有四大行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在2011年最早入选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随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入选。

随之而来的是“压力山大”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按照相关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分类将于2014年1月确定,附加资本要求将从2016年起分阶段逐步实施,并在2019年1月完全生效。

事实上,今年以来,四大行密集定增、发优先股“补血”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满足国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今年3月,农业银行率先发布1000亿元资本补充计划,该行原行长赵欢在发布会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现在的资本充足率虽然符合监管的要求,但资本缓冲的空间不够大,尤其是G20提出银行关于总损失吸收能力(即系统重要性银行吸收损失的总体能力)的要求,农行还有一定的差距。

随后,其他大型国有银行与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业接连计划补充资本。今年4月交行计划发行600亿元可转债,8月工行宣布发行1000亿元优先股用于资本补充。随后,中行宣布了1000亿元优先股计划,建行则已完成发行400亿元二级资本债。

从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提出的附加资本要求看,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熊启跃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大行对新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要求已经达标,不过目前的压力在于,2018年中行、建行将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第一级升级为第二级,需要额外增加0.5%资本要求。熊启跃指出,目前中国有4家G-SIB,在全球第30名到50名的名单中,中资银行如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下一步也有潜力进入G-SIB,未来资本达标压力还将增加。

除了资本充足率,此次《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杠杆率要求”。曾刚说,限制杠杆倍数有利于限制大机构过度风险承担,所以纳入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将被限制杠杆率及业务的复杂程度。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