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十个问题看懂“大而不能倒”,中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落地

2018-11-27 17:59:1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刚刚,“一行两会”共同印发了《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接近监管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是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重要一步,是非常重要的补齐短板的工作。

我们为什么要出台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监管者认识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因为规模大、结构和业务复杂、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在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将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危机后有关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已就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建立了相关制度安排。

从中国情况看,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部分规模较大、复杂度较高的金融机构因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度高而居于金融体系核心,对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性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为此,迫切需要明确政策导向,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监管和处置作出制度性安排,补齐监管短板,有效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指导意见》明确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定义、范围,规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流程和总体方法,合理认定对金融体系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

主要通过哪两条途径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

一方面,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制定特别监管要求,以增强其持续经营能力,降低发生重大风险的可能性。相关部门采取相应审慎监管措施,确保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合理承担风险、避免盲目扩张。

另一方面,建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特别处置机制,推动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制定,开展可处置性评估,确保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发生重大风险时,能够得到安全、快速、有效处置,保障其关键业务和服务不中断,同时防范“大而不能倒”风险。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