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万科、金地等开发商进入城中村改造后,在资本烘托的氛围下,城中村房东普遍对租客涨价。即便是自如面对的分散式长租公寓市场,个人房东的心理预期也有所增高。更多资金进场,改变房源整体市场的供需,而供需关系最终改变价格。
拿房成本升高,首先受到影响的是长租公寓运营商本身。
深圳本土的长租公寓品牌商微家公寓在深圳持有运营的房源超过2000间,但从2017年起,公司便决定走临深路线,不再扩大在深圳的规模。创始人李树德曾告诉第一财经,“微家是没有任何背景的民营企业,很难跟大资本竞争。”
但即便是资金实力雄厚的长租公寓运营商,也不能无视节节高升的拿房成本,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成本最终由租客承担,但此过程中,运营商自身也会活得更艰难。
猫宁公寓联合创始人罗立华告诉第一财经,“此前一个较优质的长租公寓项目,3年到3年半左右就能回本,但现在要4年到4年半,也有可能更久。这样的行情,小企业很难支撑下去,但有资金优势的大企业能撑得更久。”
纵然是有资金优势的大企业也不敢轻言盈利,因此在面对外界关于长租公寓推高房租的指责中,运营商不免叫屈。
北京一家公寓运营商对第一财经表示,“我们拿房的成本也很高,加上装修和运营,根本赚不到钱,但行业氛围已经这样,你想拿房只能出比别人更高的价格。”
支撑公寓运营商继续滚雪球的逻辑是融资与规模。有了规模便能吸引融资,即使自身不能盈利没有自我造血能力,但能通过融资外部输血,于是继续扩规模再融资。
罗立华认为,这样一个资本游戏中,最大的赢家是房东,而运营商和租客一同承担房租上涨的压力。“但房东不会是最终赢家,如果项目无法运营下去,运营商把房源退回房东,而房东自身又不具备运营能力,会造成资源浪费……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而一个不良行业生态中不会有赢家。”
8月21日上午,万科集团召开2018年中期业绩推介会,万科总裁祝九胜、首席财务官孙嘉、首席运营官张旭、万科董秘朱旭出席了此次业绩会议,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