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拆弹”地方隐性债务,中央下发了这个重磅文件

2018-08-16 09:04:2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为了摸清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先后进行清理甄别政府债务。2015年之后,地方政府举债只能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务逐步显性化。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达16.47万亿元,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76.5%,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标准(100%),显性债务风险安全可控。为了控制债务规模,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施行限额管理,设立债务“天花板”,2018年限额约21万亿元。

不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最让人担忧的是显性债务之外的隐性债务。

近些年,一些地方官员过度举债谋“政绩”,超出财力上项目,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形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一些金融机构认为地方政府不会破产,基于业绩考虑也为地方违法举债提供“弹药”,助推了隐性债务的规模增长。

目前的隐性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无人知晓。但官员、学者的普遍观点是隐性债务规模大、增长快,风险不可小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就如一座冰山,水面上的是显性债务,而水面下的就是隐性债务。隐性债务的危险性不言自明。”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李盛霖在去年底人大常委会上说,从总的情况看,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在可控范围内,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隐性债务的风险。一是规模比较大;二是隐性债务集中在市和县两级;三是部分隐性债务对应的资产变现能力不强。

近期多个地方披露的隐性债务规模均不小,是当地显性债务规模的30%~360%。

比如,合肥市审计局近期公开披露,截至2017年末合肥市级隐性债务规模为475.38亿元,占当地政府性债务(即显性债务)比重约为72%。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政府公布数据称,截至2018年5月底,当地隐性债务(银行贷款)规模达24.18亿元,远超2017年底当地政府性债务余额6.72亿元,隐性债务占显性债务比重近360%。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