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战狼2》以接近60亿元的票房,再一次让人看到文化创造价值的无限可能性。如何发掘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创产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迈入消费主导时代的一大命题。
9月25日,成都市青羊区委区政府携手第一财经在黄浦江畔举办“品读最成都的味道——成都少城国际文创硅谷推介暨青羊文创项目签约仪式”。会议邀请上海和成都两地多位政府、产业、学术、媒体和投资界人士,以及近百家在文创及投融资领域拥有卓越影响力的企业参加,从产学研投不同方面专家以及角度探讨文化资源向文创产业转化发展之路,献策青羊打造“文博创意之都”。
文创精英聚集,共谋成都青羊打造“文博创意之都”
青羊,天然文创土壤
始于秦汉,兴于隋唐,青羊是汉代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古蜀文明和天府文化在此交汇,蜀绣蜀锦、李杜文章、琴台故径、宽窄巷子、文翁石室等中国文化、文明历史上熠熠闪耀的明珠让青羊在成都、在四川成为不可逾越的文化坐标。
青羊区地处成都市核心区域,得名于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的青羊宫,历史亦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金沙遗址。而今天,李宇春、张靓颖、《琅琊榜》……大量火遍中国的文化大IP正在从这里涌现。被誉为新一线城市中最有文化的区域,青羊把文化作为立城兴城的重要支撑。
在国家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来发展的背景下,青羊区也把建设西部文创中心、打造中国文化硅谷作为发展的重点方向,目前已经建成文殊坊文创产业园、少城国际文创硅谷、草堂文博创意产业园、峨影影视产业园、西村时尚文化产业园、绿舟文化产业园等文创产业集群。
绿舟文化产业园作为四川省唯一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由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和总部经济产业园两大模块组成,将非遗博览、科普娱乐、创意商业、酒店会展和文化总部办公集成一体。这里不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永远举办地,还是草莓音乐节、百威风暴音乐节等大型文艺活动的时尚地标。产业园近3年来累计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拉动消费200亿元。
文殊坊文创圈侧重打造文化演艺体验、文创科技融合、传统文化创新和文化艺术集聚等四大产业组块,涵盖文旅观光、文化体验、文创消费、文化传播等生产型和消费型产业。该项目预计到2020年年客流量将实现1500万人次,文创和旅游收入将突破100亿元。
本次推介会着重介绍的少城国际文创硅谷,区域内拥有著名旅游景点宽窄巷子等丰富的文博旅游,规划面积约1.5平方公里。人文荟萃、市井繁荣,身处繁华老城文化圈的少城国际文创硅谷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700万。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这句谚语描述了川蜀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惬意的慢生活,也天生适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前,青羊成为中国电音联盟总部的聚集地,会聚了慈文传媒、爱奇艺、三联书店、荣宝斋、摩登天空、薪火阵营等大批文创企业,拥有国际非遗节、草莓音乐节、嘻哈音乐节、中国创翼大赛、荷兰设计日等世界知名品牌节会。
参与本次推介会的成都明堂创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就是最早一批入驻少城国际文创硅谷的企业。自从2013年9月“明堂创意工作区”进入少城老城区,逐渐聚集了大量的文创初创内容。当前,在青羊区正式建设“少城国际文创硅谷”的决策下,“明堂”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4年来,明堂见证了少城国际文创硅谷这几年从无到有、到壮大的发展。成都明堂创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于侃谈到少城这几年来的发展时说,“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面做创新很重要。就像硅谷一样,硅谷一开始就是一个厂房,创新需要的其实是这样一个有极大包容性的场景和场所。实际上,少城也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而且这几年也确实聚集了青年人。”
宽窄巷子。少城国际文创硅谷
从文化资源到文创产业
青羊区正在成为创意人才聚集的高地,人才也正是把青羊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创产业的首要动力。
零点有数董事长、飞马旅联合创始人袁岳在演讲中提到今天中国文创事业面临的巨大矛盾就是庞大的产能没办法转化成年轻人热爱的产品。而问题关键在于设计师的缺失。袁岳认为目前的情况是,“设计师既没有一体化的观念,又没有跟技术结合的观念,又没有训练把这个文化转变成为实体产品和实体服务的观念。我们要在新时代文化中间布局、推动这些东西。所有的这些东西我们是干不出来的,能干出来的都是年轻人。”
普华永道创新城镇化服务合伙人高骏杰也从投资的角度谈到,资本投资创业产业不再总是看这个公司有多少资产和现金流,而更多地关注创始人的背景、能力和未来个人成长空间。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院长娄永琪同样认为要把优势资源释放出来首先靠的就是创新的人。娄永琪谈到,“这个时代最不缺的都是杯子,所有的城市都在做杯子,但是没有酒。中国不缺渠道,就是缺内容。内容的关键在于人才。”大学则可以与政府和产业进行有实际内容的合作。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海归创业最喜爱城市中,成都在北京、上海之后排第三。2017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城市人才净流入率排名成都也排在第三,2016年青羊引进人才约占成都市的15%。
成都对创意人才的吸引力为青羊打造文创硅谷创造良好条件,而资本如何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则是摆在文创企业面前的另一个障碍。于侃从自己20多年艺术领域的从业经验发现,“文创产业和资本属性的频道经常调不到一块去。绝大多数的项目不太符合资本,或者市场的需求,因为绝大多数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要去成为企业家。”
情怀和资本两种看似不相容的东西如何能更好地碰撞?于侃认为,这需要做后端的平台公司去梳理整合打包,做产能转化服务。
从园区的角度来讲,成都绿舟文化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许佳认为,“文化需要转化成相应的文化产品或者是服务,经过市场化的过程之后才能够成为我们的文创产业。转化和创意的结合点,以及最后聚焦的产品和服务特别重要。而在这其中创意园区的角色定位就是引导上中下游资源主体产生交互作用。”
在对文创产业投资方面,东方资产旗下的30余家文旅IP企业,今年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1万亿元。东方资产(国际)控股董事总经理杨朵轶谈到,作为一家央企,他们在文创方面与政府合作紧密,既能够提供资金和金融方面的支持,也能够帮助当地引进IP企业,解决了政府的一些痛点。
同样,青羊区在金融方面也为入驻企业创立便利。青羊区区长詹庆介绍,“我们推动建立文创支行和中小文创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设立文创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社会参与文创产业的核心领域和新兴文化领域,支持保险机构开发适合文创发展的险种和业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发展众筹模式,支持建立文创互联网金融文娱平台,做优文创金融生态,建立文创产业投融资联盟。”
创意设计“双城记”
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周健工在演讲中谈到,中国的城市在进入城市化的新阶段,城市正在从过去的简单的招商引资的时代进入到城市的消费升级,城市进入产业的创新时代。在此背景下,上海和成都的文创产业都面临同样的机遇和挑战,也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上海是融通海内外的大方之家,青羊是怀抱数千年历史文脉的书香门第,文化结缘,创业携手,青羊会成为文化创意企业的“一方之寄”,上海和青羊区在文创产业方面也会唱一出精彩的双城记。
娄永琪谈道,“每一次生活方式的范式的转型背后都孕育了巨大的商业模式。中国生活方式的转型拉动产业转型,背后是巨大的机会。有两种创新方式可以使产品实现突破性创新,一种是技术创新,第二种是设计创新。”
文殊坊项目产业运营首席顾问单伟认为,上海在产业融合方面做得非常好。真正诞生了自身的品牌。现在阿玛尼等大品牌已经签约在上海诞生的草根设计师,这就是从设计出发,从生产出发引发的消费,这是未来成都作为这么有底蕴、有内容、有IP的城市应该走的路径和方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工作办公室秘书长刘波英谈到,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上海的支柱产业,占据上海25000亿元GDP的10%以上,同时上海在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许许多多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是设计产业的建设。上海设计产业的GDP已经占到上海GDP的4.85%,可以与成都进行有效互补,通过打造交互设计平台,为青羊区做出自己的贡献。
海派文化的共同特质为上海和成都创意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青羊区政府也在竭力从人、文、地、产、景五个维度为创意型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作为明堂CEO的于侃谈道,“政府的支持在于背后,看似什么都没做,其实什么都做了。” 还原一个清风明月、远山近水的青羊。从物理出发,融会贯通人文,让城市成为美学。
詹庆表示,“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每一个词汇背后的逻辑以及带来的冲击都让每一位创业者应接不暇。不仅是作为企业家的你们,作为政府的我们同样也是创业者,是城市的创业者。”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计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