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消耗战不可能永无止境地打下去,已经到了选择出路的时点。
2017年底,投资方曾看好在共享单车行业再造一个滴滴的方式,押注头部摩拜ofo合并。但这次复制并没能实现。据一位投资人称,当时几乎所有股东都支持,只有戴威不同意。
摩拜最终选择以低于前期估值的身价归于美团,同时也摆脱了近10亿美元的债务包袱。如此归宿更像是对轰轰烈烈的共享单车做了注脚:它作为独立生态存在的可能性还没有被验证,只能依附于更大平台,成为生态中一个重要场景。
有媒体曾问戴威:“你更在意事情本身能不能成功,而不是谁把它做成功吗?”他很坚决地回答:“不。我把这件事情做成,比什么都重要。”ofo和摩拜没有合并,命运也就此分叉。
摩拜虽然找到美团接盘,但持续亏损也拉低了其在美团业务体系中的战略地位。4月美团上市招股书中披露,摩拜月活人数和业务数据远未达到此前宣传的体量,每日亏损近1500万。近期三季报中也未言明摩拜业务的数据,从调整后业务线来看,依然流血的摩拜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ofo更是彻底困在了巨头的缝隙中:腾讯系美团已经掌握了摩拜,合并无望;阿里投资后起之秀哈罗,补齐了共享单车的战略缺口;滴滴控股ofo同时,还操盘有自己的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多方要在它身上实现实力的对等和平衡,以稳住共享单车行业目前格局。
没有一家公司像ofo一样,面临势力这般复杂交错的局面。僵持之中白衣骑士久不出现,ofo只能苦苦支撑。也许很多人等待着它最后倒地时沉闷的声响,戴威依然倔强:“其他皆有可能,除了倒闭。”
我们曾亲历过共享单车在短短三年中潮起潮落的整个过程,它的起势和转折都太过跌宕,难料却匆匆进入尾声。大潮过后,随处可见的单车是唯一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