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老帅谢幕 海正药业如何追回失去的八年(3)

2018-11-27 17:57:5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动荡不断

事实上,2007–2010年之间,在强化管理、降低成本的策略下,海正药业依然保持着增长。其真正遭遇滑铁卢是从2011年开始的。

当年4月,被称作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抗生素随之在全国范围内遭遇大幅降价和处方限制。这给了海正药业当头一棒。紧接着,海正药业因污水超标排放问题,被当时的环保部点名限期停产整改。

在原料药及国内市场频频遭困的情势下,海正药业试图在制剂及国际化方面寻求转型突破。2012年,海正药业牵手跨国制药巨头美国辉瑞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海正辉瑞,面向中国及全球市场推广品牌仿制药。

双方的合作一开始还比较顺利,2013–2014年,海正辉瑞分别实现营收43亿元和50亿元,成为海正药业的业绩支柱。

但好景不长。2015年辉瑞在意大利的工厂因生产过程改造和质量问题暂停生产,造成核心合作制剂品种特治星断供。海正辉瑞当年营收仅有28亿元,同比下滑44%。

雪上加霜的是,同年9月,由于实验室数据完整性不足,美国FDA向海正药业台州工厂发出进口警示函。海正药业的阿卡波糖等15个原料药被禁入美国市场,占其出口美国的原料药品种数量超过一半。2016年9月又受到欧盟药品管理局的进口警告,海正药业部分原料药品种被禁入欧洲市场。

特治星断供和接连两张出口禁令,给了海正药业沉重一击。2015年,海正药业营收同比下滑13.17%,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96%。

尽管特治星逐渐恢复供货,但海正辉瑞在2016年接连更换两位总经理,财务总监、销售副总等高管接连辞职。最终,海正药业与辉瑞之间的“联姻”在2017年解体。辉瑞方面将自身49%股权转给了高瓴资本,彻底退出合资公司。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