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创新药闯关:关乎中国药业未来的事 做起来有多难?

2018-09-11 09:17:12    《财经》杂志  参与评论()人

2017年,生物药占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25%,全球最畅销的100款药物中,生物药占据近半壁江山。中国生物药的市场规模也由2012年的627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527亿元。

生物药研发在时间、成本、难度上,并不比传统化学药低,被举到风口上,是因为在时下科学进展中能被开发的传统化学药,已被国际大药企开发殆尽,且几乎排布了能想到的研发管线。结构复杂的大分子生物药,还是少有开垦的新地,且有更高的仿制壁垒,对于输掉了上半场的中国药企,在这半场上的角逐,被寄予厚望。

A股上市公司中,仅在抗肿瘤领域,就有近70家公司布局生物制药研发;进入临床试验的项目数量,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

得益于小公司和研发团队的灵活、高效,创新药研发的流程更顺畅。在美国,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组成的生物科技公司,往往在创新药研发进入到临床前阶段时,便会选择高价卖给大型制药企业。大药企在临床试验、上市申请、专利布局、市场开发方面拥有更多经验,规模效应与历史积累,会“加持”新药成功率。

小团队和巨头在近两年进入一个合作的蜜月期。5月10日,美国礼来公司宣布16亿美元收购ARMO BioSciences,获得了后者最具潜力的可针对多种肿瘤的候选药AM0010。仅过五天,又宣布收购一家肿瘤研发药企AurKa Pharma。

有时,上述创业总裁会想,如再开一家公司,或许会采用不一样的“玩”法。他和研发团队想走美国生物科技公司的路径,即新药进入临床后就将成果高价卖给大药企。但现在大股东不同意,因为新药一旦获批上市,随之而来的营业收入,是大股东获得可观收益的唯一机会。在创新药最终获批进入市场前,他的公司又只能靠大股东的资金“续命”,感恩于此,不得不搁置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