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比之下,美国获批的新药,将近一半是突破性创新,超过八成在欧洲或日本获批上市。
经济学界将创新视为中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救命梯。目前看,善于改良产品、改进工艺流程的中国企业,在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纺织等效率驱动型行业,以及家电、智能手机等以客户为中心的行业中展现了一定的创新力;在新药研发、半导体设计等依赖原始创新的行业,整体乏力。
从引进、消化、吸收,然后渐进式创新,再到自主研发,这是中国提出的创新路径。制药业也是从初级的仿制,“me-too”到“me-better”药。然而,中兴芯片危机,将中国“创新缺乏症”,陡然暴露在全球贸易与科技竞争之下,现在药业被迫站在十字路口,做出抉择,尝试研发“first-in-class”药。
对研发者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却也充满了不确定性。生物技术突飞猛进、资本如潮涌入、鼓励创新的新政频出,为近百年来中国创新药最好的一次机会,也关乎一批企业的生死。
抢上风口
20多年前,夏尔巴基金创始人蔡大庆,在美国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客户是制药巨头辉瑞。那一年,辉瑞研发投入40亿美元。“40亿美元!比中国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总和还要多。”他对《财经》记者说。
如今,国内的局面不同往昔,资本正向医药领域奔涌。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中,投入到医药行业的资本约232亿元,是2010年的4倍多。其中,生物制药占比最高,投资案例数有64起,投资金额47.21亿元,占比20.3%。
多家药企尝试攻克的“first-in-class”,正是坐在风口上的生物药。凭借迅速拓展的适应症、上市通道畅快等,生物制药被认为是未来十年最具投资潜力的药品细分领域。
(原标题:一批涉区块链微信大号被封) 财联社8月21日讯,财联社获悉,今晚,一批涉区块链微信大号被封,其中包括金色财经、火币资讯、大炮评级、币世界快讯服务、深链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