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创新药闯关:关乎中国药业未来的事 做起来有多难?

2018-09-11 09:17:12    《财经》杂志  参与评论()人

政府松手

药企对政策性的文件充满了矛盾心态:一方面盼望好的政策出台,又担心朝令夕改,甚至出现对自己不利的文件。

中国一系列的医药改革,是通过出台一个个文件推动的。近三年,平均每四天出台一个新政策。

据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王锦统计,从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至2018年5月,已出台250个改革相关的文件、规章、意见。

目前看,创新创业者是这一系列改革的受益者。如2016年推出药品上市持有人制试点,意味着研发机构和人员皆可申请注册并持有药品批准文号。

作为研究人员,此前邹全明必须和药企捆绑在一起,才能转化成果。因为按《药品管理法》规定,只有药品生产企业才可申请注册药品,邹全明和第三军医大学都不能申请,除非他们自己具备生产条件。而成为药品上市许可人后,可委托其他企业生产,也可自建厂。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利所有权、开发权等的纠纷。此前,不少研发团队与药企深陷官司,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合对《财经》记者分析,这些纠纷直接拖慢了创新成果转化、上市速度,甚至会让项目“流产”。

不过,看政策“眼色”行事的药企,这两年也倍感来自监管部门的巨大压力。上述创业公司总裁分析,药监部门过度追求“零风险”,对临床试验的要求太多。与国际通行的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相比,中国临床试验的准入门槛偏高,如要求研究者,必须是“在医疗机构中具有相应技术职务任职和行医资格”。

虽出于用药安全考虑可以理解,可“整体太过保守,有时略显‘死板’,对企业创新是一种障碍”。上述创业公司总裁希望,药监部门可适当参考美国的监管尺度,“美国政府整体是信任公司的,你给我的数据,我认为是真的。药企造假也没意义,一上临床就暴露了”。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