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张明:如房价上涨根源不改 报复性反弹可能仍存

2017-09-26 12:07:0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第三,本书指出,银行危机对一国经济的破坏程度,要远远超过债务危机与汇率危机。此外,尽管发达国家成功摆脱了债务危机的困扰,但它们依然受到银行危机的周期性困扰。对于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而言,无论是银行危机爆发的频率还是危机的破坏程度,都令人惊讶地相似。我想,这也为中国的银行业监管者提了一个醒。千万不要以为中国商业银行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与上市,银行危机就与我们绝缘了。在美国,盈利冲动与金融创新使得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来规避资本充足率管制,放大财务杠杆,最终引爆银行危机。在中国,一方面银信合作等表外融资业务也发展迅速,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危机后行政性贷款的卷土重来。在两年17.6万亿人民币的放贷浪潮之后,无论是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还是房价的快速上涨,都可能成为未来推升不良贷款率的隐患。当然在中国,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财政问题,中国政府完全可能通过政府支出来避免新一轮银行危机的爆发。中国政府也可以继续通过金融抑制手段,即规定存款利率上限与贷款利率下限,为商业银行保留充足的利差,以此帮助银行通过延长时间来消化不良贷款。然而,中国的财政就那么可靠吗?金融抑制造成的居民部门高福利损失,就一定能够延续吗?

最后,本书也指出,房价的快速上涨与下跌,在历次银行危机与债务危机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危机与本轮美国次贷危机中,该规律再次无情地显现。这对中国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中国政府可谓对房地产行业调控下了重手,无论是对开发商的融资限制,还是通过限购令来抑制购房需求。问题在于,这样的调控是否是对中国房价快速上涨的根源对症下药,而且这样的调控能否持续下去?

我认为,中国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源,在于过去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在于居民的通胀保值动机,在于居民可投资渠道的匮乏,在于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不足。因此,更重要的手段是让货币信贷政策回归中性、通过加息管理通胀预期、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以及加快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如果房价上涨的根源不变,一旦现行宏观调控政策力度转弱,房价就可能发生报复性上涨。而房价的波动及其引发的地价波动又会给银行贷款与地方政府收入造成影响,形成新的银行危机与债务危机隐患。中国政府转换房价调控思路,已成为当务之急,且应该越早越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