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揭秘独家房源背后利益链条:给房主加价中介获利(8)

2017-06-19 15:46:06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独家房源”也曾是房产经纪人的最大利益所在。链家的一位公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为提高经纪人的工作积极性,链家地产将每笔房屋交易的佣金分成几个部分,参与过任何环节的经纪人都可以分得部分佣金,“链家希望经纪人之间以合作和分享的方式开展工作。”

据了解,尽管每成交一笔交易会有多个经纪人获得业绩,但与房主签订“独家房源”协议的经纪人能分得的“蛋糕”最大,这也导致经纪人一度将“独家房源”视为主要经济来源。以链家为例,按2.7%的中介服务费计算,一笔总价500万的房产佣金为13.5万元,仅靠成功与房主签订“独家速销协议”这一项,经纪人就将分得40%,即超过5万元;与之相比,录入房源信息的经纪人仅能获得10%的分成,签订无法律效益的“独家委托合同” 的经纪人只有5%的分成;将钥匙托管、实地勘察和独家委托三项都做到了的经纪人也只能分得20%的佣金。一时间“独家速销协议”成为经纪人的“香饽饽”。

“独家房源”寿终正寝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从2016年“9·30新政”以来,“独家房源”唯一一次出现在北京的调控政策中是2016年底由北京市住建委、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通知》,但通知只是强调“对于独家代理存量房出售或出租、承购或承租业务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当在接受委托且符合发布信息规定后24小时内公开发布房源、客源信息”,并未将此类服务取缔。

那么,“独家房源”是何时消失的?又为什么消失?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宣布“独家房源”死刑的并非政府公告,而是北京市住建委对某些地产中介的突击检查行动。“在那次执法检查行动中有关部门发现了独家房源的问题,当场就指示纠正了。”郭毅说。媒体公开报道显示,2016年9月30日的确有一次北京市住建委执法队检查,在某中介门店发现二手房交易中存在一些中介独家代理等独占房源信息的行为,市住建委责令其立即整改。

房产中介正式取消“独家房源”服务是从链家开始的,很快便传递至全行业。2017年3月23日,北京市住建委约谈十大中介机构负责人,主旨在于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落实正在实施的楼市调控新政。明确提出“一旦发现有中介机构或经纪人参与炒房、哄抬房价等,将逢涨必查、逢炒必办”。5日之后的3月28日,链家在一份内部通知中称:“为规避资源(房源)垄断风险,让客户可选择空间更多,自2017年3月29日起,公司全面停止VIP房源服务。”随后,我爱我家、麦田等中介公司也相继取消以各种名目示人的“独家房源”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