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能不能修流水线?机器换人后,机器人坏了能不能修?”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刘克勇认为,我国制造业在升级,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供给却遇到瓶颈,“流水线维修人员要求对自动控制、机械装备调配都要懂,不是过去简单重复的劳动。”
受访的业内人士都普遍认为,外卖等生活性服务业既不同于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也不同于点对点个性化的高端服务业,职业含金量和从业门槛较低。“不像外卖会骑电动车会拎东西就可以,高端服务业对从业者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要求很高。”刘克勇认为,现在一些新型高端服务业的核心从业素养没有固化,而学校教育又远远滞后。
针对上述结构性就业矛盾,受访的业内人士从制造业企业、职业教育、社会舆论、减税降费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制造业企业须改变原有用工思维提升吸引力。张卫国认为,制造业企业要像重视技术和销路一样,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真正把一线工人作为企业的核心财富和竞争力。招工困难企业要反思自身业务模式和发展战略,通过转型升级和企业管理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以企业效益提升来进一步提高员工薪资待遇,增强员工从业稳定性。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找准人才流失的“核心痛点”,健全晋升机制和激励体系,吸引劳动力回流制造业,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缓解技能人才紧缺。专家认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是,当前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支持和鼓励规模企业建立培训中心、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