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除了转移,一些大型企业也正在通过机器换人来应对招工难,企图降低用人综合成本。
“一些大的制造业工厂已经加大了自动化,用机器来代替人工,从而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例如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在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所长崔树义看来,由于机器换人的前期投入大,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依然依靠庞大的流动劳动力在维持着生产,他们将继续面临着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
即使是大企业,机器换人也是不得已为之。“现在很多大企业在推行工业机器人项目,是招工用人成本高企、企业为长远发展被迫之举。”一位不愿具名的富士康培训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机器换人不仅投入成本高,且不是一时之功。
近年来,“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常见于一些地方产业规划文件中,多个省市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占比。数据显示,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比从2012年的30.3%下降到2017年的28%,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则从2012年36%上升到2017年的45%。
“但我们真的不需要制造业了吗?”陈开恩等企业家反问,目前很多商品生产国外还替代不了,一旦东南亚等地劳动者能力提升、产业链培育起来,会对中国的产业发展带来取而代之的挑战。在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化没有完成前,贸然抛弃或转移制造业,会对我国造成产业空心化等不可逆影响。
服务业凭什么吸引年轻人?
生活性服务业的平均薪酬普遍高于一般制造业,工作时间有一定的自由度,在一二线城市尤为明显
在慨叹、抱怨快递、外卖、网约车等生活性服务业从制造业“抢人”时,制造业企业尤其劳动密集型企业主们也在反思,为何工厂留不住工人?
“工作时间自选,13000元轻松赚,上手简单按次结算,奖金提成保险一样不少!来美团当外卖小哥,钱高单多保障好,超越白领就是你!”在百度输入美团外卖,置顶显眼处则是这样一条骑手招聘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