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田学斌: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北京历史悠久,能势聚积深广。北京患上“大城市病”,且已有相当程度,并非朝夕形成,而是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历史背景。
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是特大城市优先发展这一客观规律作用下的结果。北京自然区位优越,历史文化、科技研发资源丰厚,聚集力强有其必然性。但对于京津冀整体而言,地区发展长期不均衡、不协调,形成了“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的局面。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应坚持双向发力。触及深层次矛盾时,要更加讲究方式方法。对内依靠自己,坚持内部功能重组,建设行政副中心,疏解北京市属行政服务功能;对外依靠雄安新区,打造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拓展北京首都功能,实现双向收效,才能有效解决北京功能负载过重的难题。
2.牵好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
光明智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已有5年,始终强调“疏解非首都功能”是“牛鼻子”。牵好这个“牛鼻子”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怎样的意义,对未来大国首都的建设发展有何深远影响?
刘刚:科学认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关键是理解疏解一词的内涵。疏解强调在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涉及非首都功能的产业和人口有效地疏解到能够创造更高价值的空间区域,还原北京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大国的首都,北京的核心功能就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不应承载其他过多的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北方经济落后于南方经济。京津冀是全国科技创新资源最为丰富、人口最为密集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理应成为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把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分解与打造北方经济增长极相结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急需破解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