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身份信息遭冒用 “被法人”现象频发

2019-02-18 09:33:45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近期,不少人在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填写相关信息时,发现自己名下竟然有公司,联系相关部门也很难撤销。《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公司,“被法人”事件频发,不仅使被冒用者权益受损,还成为不法分子开展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隐身衣”,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秩序。

这一现象暴露出现行注册登记制度、公民身份信息监管、部门信息共享等多方面漏洞。受访人士呼吁,加快推进部门信息共享与协作,尽快出台统一核验办法,堵住这一漏洞,同时加强对身份信息泄露买卖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被冒用者:证明“我不是我”程序复杂

广西钦州人莫振裕去年在一次信息查询中无意中发现,自己名下竟有130多家公司,注册地遍布四川、黑龙江、贵州、湖北等全国各地。“我刚大学毕业,从来没开过公司,很多地方去都没去过,怎么会有以我名义开的公司呢?”他说。

由于涉及地方太多,莫振裕无法前去处理,只得给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打电话、寄信件,但大多没得到满意回复,只有几个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回信称已注销了公司。“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想起来就烦”,莫振裕说,尤其担心这些公司有违法行为,自己会惹上大麻烦。

自2018年底“个人所得税”APP投入使用以来,许多用户在“办税权限”一栏里,发现自己莫名成了不相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身份信息被盗用,在异地注册公司,一旦该公司经营异常或违法犯罪,“被法人”的公民则需面临许多麻烦。

在重庆一所高校担任教师的韩晓强就陷入了这样的麻烦之中。2019年初,韩晓强在购买机票时发现,自己被列入失信人名单,无法购买机票,再去试高铁票,仍然被提示无法购买。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