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如果我们抛开每一个案例背后的具体原因,就不难发现这些失败案例的共性,那就是:这些失败的挑战者,都太像微信了!
微信是一款社交软件,但它首先是一款即时通讯工具。事实上,很多微信的早期使用者选择使用这款产品,更多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使用的短信和在线电话,他们更看重的是其工具属性,而不是其他功能。在电信资费昂贵的时代,微信这样的产品十分讨巧,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在短时间内实现用户数量的急速增长。在用户数量达到了一定基数之后,微信再陆续推出朋友圈、表情包、红包等一系列功能,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从一款简单的工具向一款优秀的社交软件的转变。
回顾微信的发展,从工具到专业社交软件这条路可谓走得十分顺利。然而,这条看似十分顺利的路要被复制起来却很难。其原因,就是“网络外部性”的存在。“网络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它指的是:当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更多时,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评价更高。显然,通讯工具就是一种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商品——如果没有人使用一种通讯工具,那么就没有人会认为它有价值,因为即使使用了,他也难以利用这种工具找到交流的对象;而如果这种通讯工具的使用者很多,那么人们就能够通过它找到很多交流对象,因此它带给人们的价值就会很大。
一般来说,如果某种商品具有很强的“网络外部性”,那么一旦它的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能为自己构筑强大的进入壁垒。一个新的挑战者,即使它在功能上和在位者一样,甚至略有优势,如果它难以在短期内积累足够的用户规模,也很难在竞争中胜出。微信之所以可以在初期颠覆短信、飞信等已经在位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价格优势,以及QQ的用户导入,从而迅速突破了规模的临界点。
(一)一道被忽略的算术题 当ofo还是一个校园创业项目的时候,有一位网友就曾在北大的未名BBS上对其商业模式提出过质疑。他对ofo的运营成本进行了测算,认为每辆车每天需要投入的管理成本大约在3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