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一)一道被忽略的算术题
当ofo还是一个校园创业项目的时候,有一位网友就曾在北大的未名BBS上对其商业模式提出过质疑。他对ofo的运营成本进行了测算,认为每辆车每天需要投入的管理成本大约在3元左右。根据他的观察,每辆车的日周转率在6次左右,按照当时每次使用费0.5元计算,每辆车的日收入就是3元,和管理成本持平。如果考虑到破损、遗失等问题,运营ofo就会亏本。那么,ofo是否可以通过涨价来实现盈利呢?在他看来,这种可能并不大,理由是:只要花几十块钱就可以在北大买到一辆还算不错的二手车,因此涨价只可能造成用户流失,而不可能增加利润。根据这一测算,他得出结论:作为一个商业项目,ofo不会成功!
ofo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忧外患。
显然,这个分析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在各种力量的助推之下,ofo不仅很快在校园内取得成功,还迅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随着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以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也被作为一种先进的商业模式加以宣传、推广。一些研究机构开始专门成立以ofo冠名的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其成功,一些媒体更是将其捧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
在各种光环的缠绕下,戴威和他的团队关心的问题,似乎只剩下要以多快的速度进行扩张,从而将对手赶出市场。至于业务本身能否盈利,这并不重要。因为在他们身后,有无数投资人等着给钱,钱似乎永远也不是个问题。
遗憾的是,这种好日子似乎没有持续多久。在被捧上神坛之后不到两年,ofo就迅速坠落到了地面。出现在公司门口的,不再是预约采访的记者或前来朝圣的参观团,而是长长的、等待退还押金的用户长龙。这个时候,戴威和他的团队才发现,原来钱还真是个问题!
数据显示,公司博士类员工近5年累计平均离职率为21.8%,入职时间越长累计离职率越高,邮件中提到华为2014年入职的博士经过4年,只有57%留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