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参展商在贵阳举办的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向参观者介绍5G远程自动驾驶(5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陶 亮摄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8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上,“摇把子”电话、BP机(寻呼机)、“大哥大”(移动电话)等“老物件”一一现身,与前沿的5G应用展示相对比,我国通信业40年来的华丽巨变令人感慨。
1978年,我国电话用户仅192.54万户;2018年,截至6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15.1亿,微信月活跃账户达10.58亿。从最原始的摇把子电话、架空明线铜缆,到大通路宽带光缆、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通信网络。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信业的通信能力、用户规模、技术水平等历经跨越式大发展,从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迅速成长为推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关键依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说。
通讯工具智能迭代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改革开放之初不少家庭的梦想。如今,通讯的概念早已超越了打电话。“现在通讯多方便、多发达,即使出门旅游,也可以与家人视频聊天,孩子的一颦一笑近在眼前。”北京市民王巧玲说,“过去和家里联系主要靠写信,信件一来一往得半个月”。
改革开放40年来,从电话、电报、BP机到智能手机的不断更迭,反映了我国通讯技术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电信乐山分公司员工赵然说,上世纪80年代,发电报按字收费,所以人们惜字如金。
上世纪90年代,BP机业务上线。“对第一批BP机用户我能听声识人,不是我记性好,而是因为用户太少。”赵然说。1994年,乐山首批“大哥大”上市。赵然总结说,现在来看,“大哥大”有“三个离谱”——价格高得离谱,手机重得离谱,体形大得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