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破产法的温度|美国大萧条时代的破产法

2018-11-23 09:25:59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大萧条波及甚广,几乎在社会每个角落都发生着影响。按照伯南克的统计,大萧条时代如下几个特征尤其十分突出:第一,金融机构因“挤兑”风潮,不得不抛售资产,最终陷入破产境地,引发倒闭潮,整个金融系统都受到极大的冲击。第二,债务人普遍无力偿债,价格和货币收入的长期下降,极大地提高了债务负担。大萧条开始之际,债务人一半以上的房产被抵押;而农民的处境比房主还惨,有统计表明,1933年初全美国45%的农场主陷入无力偿债境地,而政府违约率也大幅度提高,中小企业的破产率更是居高不下,用哀鸿遍野来描述绝对不算夸张。

如果大家读过拙文《有什么能给债务人面对每个清晨的勇气》,或者说直接读过这篇读后感的母本约瑟芬·约翰逊小说《十一月的此刻》,那么对大萧条对普通美国人带来的债务重压,应该不陌生。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借助小女孩玛格丽特的视角,全景式展示了她们一家在大萧条时代的债务重压下举步维艰的生活,读来令人窒息。可以说,《十一月的此刻》为我们从微观层面理解大萧条时代的债务与日常,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从微观层面,破产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不可避免。伯南克即指出,破产是不完全市场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不完全市场下,债权人和债务人才会意识到,简单的贷款协议和破产的事后判决,要比拟定和执行一份完全的贷款合同更为划算;职是之故,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宁愿从有限的破产财产中拿出一大部分支付给破产执业者和法院或行政机构,而不是把这些钱省下来平均分摊。而在完全市场状况下,一份成本高但内容完美、复杂的合同,完全可以让放贷人通过定期监督等各种手段,放心贷款并及时收回贷款。这一点,无论是大萧条时代还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