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上海自动驾驶汽车路测启动:每季度新增道路,车型将扩围(3)

2018-03-20 09:23:00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澎湃新闻:上海汽车城很早就下大力气投入了封闭道路模拟测试,相比之下,开放道路测试有何具体意义?为何备受业内关注?

李霖:开放道路测试,彰显了信心,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化普及越来越近。

首先,这完善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前的测试环节:从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场景,设置自动驾驶系统;到进入封闭园区内测试,在特定场景下,调试自动驾驶系统;最终,到开放道路上,获取更复杂、更真实的数据,来完善自动驾驶系统。

毕竟封闭道路测试是实际道路的简化版,通过封闭区测试验证的自动驾驶汽车,只是刚刚通过及格线。真实的交通环境的场景是无穷尽的、要素更多元,包括天气、温度、车辆间互动、驾驶员与行人违章行为等等。这些真实的数据,是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基础,借此才能真正优化自动驾驶系统。

澎湃新闻:在开放路测前,遭遇过哪些困境?

李霖:刚开局就面临两大困境:1、道路智能化程度不足,需要资金、技术升级,涉及多部门协调;2、路测与现有法律法规存在冲突,存在法律空白。在此背景下,我们下定决心,先突破技术难关,再等政策“东风”。

比如,改造智能交通设施,就是个系统工程,协调、沟通成本太高:路边的通信设施归交通委管理,车辆事故、信号灯归公安局管理,产业规划归属经信委,通信则归属无线电管理局,定位信息则归国土资源局管理。

从升级现有交通信号设备,与有关部门协调开放后台数据端口,到选取实际路测路段,都用了不少的功夫,最终借助市区两级政府支持,取得突破、达成试点。

【上海优势】

澎湃新闻:目前全国各地都加速了自动驾驶车辆路测进程,目前上海有哪些优势?

李霖:上海已经走在了前列。2016年,嘉定区政府和上海汽车城就设立了封闭测试区,并开始积累自动驾驶路测的前瞻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是“智能+网联的全面融合”,进入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不但需要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而且要在复杂路况下,实现与交通设施之间的超视距数据传递,规避传感器盲区,将几百米、几公里外的路况实时传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