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这些考验是怎样设置的?
李霖:当时花了不少心思。工作人员做了很多“非标准化、符合中国国情的测试工具”。
比如,定制了价值六七百万、也是国内第一套相关模型、仿真模拟测试自动驾驶汽车跟车时是否追尾:不同于国外用2D模型,工作人员专门定制了一款3D模型感受器,模拟国内部分驾驶员粗鲁变道时、自动驾驶车型是否会刮擦车辆侧后方的情况。更为贴近真实数据。
机会留给又准备的人,所以路测细则的东风一到,马上就能给车辆发牌上路。
【为何强制要求测试车辆配置驾驶员】
澎湃新闻:为何强制要求车辆搭配有驾驶员?
李霖:一方面为了合法,目前法律要求驾驶员主体必须是自然人,而不是机械。同时,若发生事故,作为驾驶员的测试工程师可以职务身份承担责任。
具体来说,车上必须得有测试工程师担任驾驶员,要求他不但驾驶技术好,还要熟悉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应对突发情况,当汽车失效时,驾驶员必须瞬间接管车辆,避免相撞、保障安全。
这就需要专项培训,比如某合资车企普通车型试车员有两级考试,而自动驾驶员设置十级,难度系数陡然而生。
澎湃新闻:是否有人主动挑逗无人驾驶车?
李霖:暂无。因为驾驶座上有人,可以随时接管车辆,保障安全。
澎湃新闻:路测周遭行人、驾驶员有何反馈?
李霖:路测车辆车身贴有显著标识,但我们更希望没人关注到他,这才意味着他没有影响交通。目前没有收到举报,运营状况良好。
【开放道路测试的意义】
澎湃新闻:作为运营第三方,如何监管路测状况?
李霖:所有路测车型的基本信息都将同步上传到监控平台、留存数据。我们不要厂家的核心数据,比如算法、探测等数据,只是要了解车速、加速度、是否是自动驾驶状态,实时监控,防止车辆越界路测。
具体来说,平台方在车辆上提供了第三方监控装置,由车企提供信息接口,记录数据。车企也得有自己的数据记录装置,如同“黑匣子”,当路测出现问题时,调用数据,来分析原因、追踪责任。